三公仔 >妈妈社区 >分享交流
你可以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以浏览更多精彩内容,并随时发布观点,与大家交流。·注册 ·登陆
主题:从镩树联想到教育

张可大车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5
  • 回答:113
1楼  发表于 2010/8/31 9:31:01 浏览:16762 回复:3
镩树,就是为树木剪枝。果树不剪不结果,乔木不镩长不高,也长不直。

  《学记》云,所谓教育者,“长善救失”也。《三字经》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

  镩树与教育颇有相通之处。

  应试教育压抑儿童的天性?有没有不压抑“儿童天性”的教育?让学生自由发展?主动发展?不可能。人不能自然地、自由地、主动地成长为社会人,他们必须要作出牺牲,他们必须要有所放弃,某些天性必须受到压抑。

  如果让他们自由地、主动地发展,他们就会去玩耍而不会去学习去劳动,就只会享受而不会创造。

  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只猴子羡慕人,求阎罗王也将它变成人。阎罗王答应了它,命小鬼儿拔它身上的毛。猴子呼痛不肯。阎罗王说,你连一毛都不想拔,还想做人?这笑话本是讽刺人吝啬的,但若把“毛”看成人的缺点错误,也可用之于教育。教育就是要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使他们从一个自然人成长为合乎社会规范的社会人,犹如拔掉猴子身上的毛让它成为人。

  有一句俗谚说得好: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这则笑话这句俗语就抵得半部教育学。

  “让学生自由发展、主动发展”源于西方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卢梭曾说:“学生的行为如果不导致自身伤害或对别人的自由构成妨碍,成年人原则上不应该干涉。”这同今天西方人所说的“你可以干法律禁止范围外的任何事”是一脉相承的。

  儿童的天性到底是什么?笔者一直认为是“嬉戏”“享受”“自由”。如果让他们自由、主动地发展,他们就会去玩耍,而不会去学习去劳动,就会去享受而不会去创造。大多数的孩子基本应该如此。假如能做个实验就好了: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看他们是选择读书上学,还是嬉戏游乐?恐怕多数孩子会选择后者。可惜这样的实验不能做,谁也不敢拿自己孩子的一生做实验。这也是所谓的教育科学其说服力不强的原因之一。

  西方人又认为“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中。”没办法,我们只能去“镩树”,不能任其“自由的、主动的”疯长。但为教者需要注意的是别像《病梅馆记》中所说的那样:“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回复本帖 我要发帖 ^返回顶部

玉儿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7
  • 回答:120
2楼  发表于 2010/8/31 9:48:13
谢谢分享 学习了
直接回复 收藏贴子 ^返回顶部

mimibai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44
  • 回答:983
3楼  发表于 2010/8/31 16:13:14
学习啦···
直接回复 收藏贴子 ^返回顶部

小蕴蕴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0
  • 回答:130
4楼  发表于 2010/8/31 17:07:10
 
直接回复 收藏贴子 ^返回顶部
当前第1页/共1页,3条记录
 [1]      
  ★ 只有注册会员登录后方可发贴,并可获得积分奖励!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