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首先要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家庭气氛。俗话说:集体决策,责任共担。孩子能够参与到家庭事务的决策当中,那么形成的结论他就会主动去遵守,孩子再小也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是家庭的一员,家长在做决策,特别是和孩子有关的决策的时候一定要养成征求孩子意见的习惯,有些即使不能按孩子的意愿去做,也要从情感和事理上去说服他,要知道家长做事的不民主往往是导致孩子软对抗的直接原因。
2、养成孩子的责任意识。孩子既然是家庭的成员,那么就同样具有承担一部分家庭责任的义务,有些家庭本身并不富裕,但却在将孩子当成小皇帝,什么事情都首先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是勒紧裤带满足孩子已经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要求,这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养成是十分有害的。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棍棒头下出孝子。我们当然反对在孩子教育中使用暴力,但这句老话说明,并不是孩子什么要求家长都要想办法满足。
3、信守承诺。答应孩子的就一定做到,做不到或可能做不到的就不要答应孩子,孩子的要求合理而自己又能够承受的就答应,孩子的要求不合理或即使合理家庭无法承受的也不能答应,不但不能答应而且要和孩子谈心,指出为什么不能答应,不能简单、粗暴地拒绝。让孩子学会同理心思考问题,站在和家长一致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4、注意和周边环境的配合教育。在孩子任性的问题上环境有时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孩子在学校哭闹,老师一般会先做劝导工作,假如劝导不成,孩子依然任性胡闹,老师就会采取“冷处理”的方法,即任你哭闹,不予理睬,要知道孩子哭闹无非就是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和重视,假如你不予理睬,孩子自然也就没有继续闹下去的必要。但这种做法往往不被家长理解,甚至会产生误会。同样,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也会受到邻居、朋友、同事等的不理解甚至是善意指责,家长怕在众人面前丢面子或出于其他的多种原因也会被迫向孩子妥协。所以,假如孩子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家长、老师以及相关人等要相互沟通,共同采取措施,才能起到应有的纠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