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呵呵,我家宝宝现在还太小,不会叫妈妈呢。
三公仔的百分妈妈题库里写着,宝宝通常一岁以后才会说话,做妈妈的不用太担心。
其实,每个孩子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独特轨迹,在正常范围内,大部分孩子都沿着自己的轨道前进着,而我们要做的,也许只是在轨道的另一端等着他,然后在他需要的时候,帮帮他。
学习语言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能够交流之前,婴儿首先要能够识别感官信息,例如:他要区分卧室里是明是暗;手里抓住的食物是甜是咸;妈妈的声音是高兴还是生气。当他具备了这种能力后,他才具有了表达的基础。
当然,仅有这些还不够,婴儿还需要明白,语言不是简单的声音,它的每个发音都是有指向的,与具体的意义相关联。同时,一个词还有许多种用法,例如“奶”既指他饥饿时妈妈送来的美味佳肴,也可以指那个白天看护他、爱他、陪他玩的亲人。
通常到10个月以后,有的婴儿就会发出他的第一个有意义的音节,一般是爸爸、妈妈等容易发的音,之后,语言就像他们每天的食物一样,不断地存储进他们的大脑,词汇量成倍地增长。这也显示出他们的大脑在不断地发育,负责语言的区域日益活跃。 虽然不同地区的孩子存在发音上的差别,但他们的大致经过是一样的——先能够发出简单的单音,处于咿呀学语阶段,之后能够发出一个字的音,然后是两个字组成词,之后是简单的句子,同时学习语法。
语言的发展过程
1—3个月:能够发出简单的单音节,没有任何意义,只是生理现象;
4—6个月:如果有人和他说话,会咿咿呀呀地回应,能够发出笑声;
·
6—9个月:听到声音会寻找,听到自己的名字有反应,会试着模仿大人的声音,发出一串的呀呀学语声;
1岁:出现有意义的语汇,如:爸爸、妈妈,知道挥手表示再见,能够模仿简单的声音,能够指认常见物;
1岁半:会话的语汇增多,可以使用简单词语与人交流、表达意思,明白别人给予的简单指令,会跟着大人学说单字,如:车、喝、饭等;
2岁:能够使用简单词汇说出不完整的句子,如:表达需求时说“喝水”、“给我”等,会重复句子的最后一两个字,语言发展快速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出清楚的常用句子。
帮助孩子学说话
1、鼓励发音:1岁以内的婴儿有一段咿呀学语期,在他精神愉快时喜欢不断发出声音,这时就可以和他一起玩,模仿他的声音。
2、手势练习:可利用一些手势或身体动作来帮助理解语意,如挥手表示再见。也可以给他一些简单的指令,如:摇手、点头等,让他做出动作。大人可以先做给他看,让他模仿,也可以直接带着他做。
3、创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将生活环境中有关人、事、物的事情一一告诉孩子,对那些重点的词语讲得慢些、清楚些,并且提高声音重复多次。让孩子置身在一个充满有意义话语的环境中,有利于理解力的增加。对孩子说话的时候,大人要面对着他,也要孩子注意我们的嘴型,眼睛看着我们。
4、我说你学:模仿是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步骤。可先从单字叠音开始,如:“爸爸”、“妈妈”等名词。同时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说给他听,如:“灯”“门”等,之后用看图识物的卡片教给他名词,帮助他学习认识物体和发音。
5、连词成句:孩子有一个阶段习惯于用两个字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