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仔 >妈妈课堂 >儿童去火专题 >儿童去火知识问答 >正文
三公仔儿童去火知识堂是针对宝宝上火相关知识的交流区,在这里寻可以求宝宝去火的自助解答,也可以提出您的疑难问题、分享宝宝去火的经验、或指定三公仔育儿专家解答。集结众人的经验与专长,在问与答之间帮您找到满意的答案,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肥胖是营养太多了吗?
宝宝肥胖是营养太多了吗?
2010/8/17 19:22:33 浏览2924次11个回答

cyjsally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87
  • 回答:231
最佳答案
以往的妈妈认为,小朋友越胖就越健壮。但时代已经不同了。营养过剩早已取代了营养不足,成为现今宝宝营养上的大问题。

首先亲,你得先弄清楚,宝宝怎么样才是胖,才是过胖呢?

我搜了一下,给亲总结了一下:

一般要判断成人是否超重,都会以BMI值来做为衡量的标准,儿童的肥胖诊断一般以重高指数为基准。此外,BMI与生长曲线图也可诊断肥胖。重高指数的判定一般需要专业的医生执行。在2岁以前的小朋友正处于快速生长期,其BMI值较易变动,不易评估,因此,在幼儿阶段的肥胖评估以生长曲线来判定较恰当。在判定生长曲线图的时候,必须同时考量家长的生长曲线图,因为父母的身高与体重状态会遗传到小朋友。
体重曲线值在90%以上
判断0岁~3岁的宝宝是否过重,最适合的做法还是依宝宝的生长曲线图来评量较为准确,当宝宝的生长曲线图超过90%属于过重,若超过97%,就可定义为过胖。
体重过重10%以上
另一项定义过度肥胖的方法是,当宝宝的体重超过正常平均值的10%就可称之为过重,若超过15%就真的是过胖,一定要注意。举例来说,1岁宝宝的正常体重应为10公斤,而家里宝宝的体重为12公斤就有点超重了;若宝宝的体重超过13公斤,就得施行减重计划,以免过多的肉肉影响宝宝的健康。

吃太饱 肥肉肉上身
吃太多,导致营养过剩,并不代表有福气。给宝宝好的食物,才能让宝宝健康。孩子会过胖大部分是饮食习惯及家族遗传所造成。由于许多家长会担心孩子营养不够而大量喂食,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胖嘟嘟了。

食品因素
什么?喝配方奶也是导致宝宝过胖的因素之一?许多baby体重直线上升,原因就是因为喝太多配方奶拉!由于配方奶的热量含量远比母乳高,所以长久喝配方奶的宝宝就会比母乳宝宝块头大。
宝宝喝配方奶有一定的量,过多过少都是不健康的。一般会建议,每公斤、每餐需要的量为20cc~25cc,最多也不要超过30cc,当然还要搭配每个宝宝的食量,以妈咪的喂食经验来估算,但千万不要相差太远,以免把宝宝喂得胖嘟嘟。

吃太多
永无节制的吃,是养成胖子的主要成因。许多家长会担心孩子饿而大量喂食,只要孩子吃得下就不停地喂,不断地扩张孩子的食欲,久了孩子的胃就像无底洞,怎么也填不满。
正确的饮食观念是:满足宝宝的口欲,但不要扩张孩子的食欲。不要给宝宝过多的食物,以免生理性扩张孩子的胃口,让宝宝永远吃不饱,逐渐地朝小胖子迈进。

遗传
如果父母本身就胖,那么孩子就很难摆脱胖的命运。由于基因遗传因素,通常只要父母一方有一人过胖,孩子就有1/3的机率会过胖;若父母双方都过胖,那么孩子就有高达8成的机率会过胖。所以胖爸爸和胖妈妈要更留心小宝宝的体重管理。

病理型
有些有糖尿病的小朋友一生下来就是巨婴宝宝,体型也会较其他宝宝大。此外,有些脂肪代谢异常的小朋友在体型上也会较胖。


我们了解了肥胖,我再来回答亲的问题,过胖的宝宝并不是营养太多,反而是会影响到宝宝的健康:

圆滚滚的宝宝看似健康,其实却隐藏着健康危机。胖的离谱的宝宝,健康多半会有隐忧,妈妈平时应仔细观察宝宝的健康状况,若有下列情况出现,就一定要留心,以免危害宝宝的健康:

check1.呼吸不顺、打呼
宝宝睡觉会打呼,是什么原因?在摒除病理因素之外,就有可能是太胖了。当宝宝出现呼吸不顺畅、睡觉会打呼等问题时,妈妈就得仔细斟酌,宝宝是否太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妈妈就得注意小朋友的饮食习惯,慢慢地减缓体重上升的速度,否则等上学进入团体生活后,宝宝可能会因为打呼受到同伴的嘲笑,影响其日后的人格及行为发展。

check 2.心肺功能失常
宝宝稍微动一下,就气喘如牛,满脸通红。当小宝宝经常出现心跳过快,或是心肺功能失常的情形时,就极有可能是因为过胖而影响到宝宝的活力了,就该适当地节制饮食了。

check 3.新陈代谢过快
2岁的女宝宝就出现胸部,妈妈可别认为宝宝发育的好而开心。如果宝宝的胸部等第二性征提早出现,就代表宝宝的新陈代谢出现问题,应进一步做检查,以免影响健康。

check 4。 无法直立
宝宝1岁了,该学走路了。但宝宝肥嘟嘟的双脚却很难站立,走一下就不走了,如果宝宝因为过胖,有可能会因为双脚无法承受身体的重量,而形成运动性关节炎,甚至是造成站立、行走困难,妈妈不容忽视。

那么怎么能让过胖宝宝健康起来呢?我也总结了一下:

胖宝宝要怎么吃,才能恢复纤细的身材?医生认为,从小就要避免给予小朋友过多的垃圾食物,培养正确的饮食观,依照副食品添加原则,给予均衡的饮食,才能让宝宝恋上吃不胖,对人体有益的健康食物?

4个月~5个月
当宝宝4个月~5个月大开始添加副食品时,妈妈就应以健康为导向,如以苹果泥、柳橙泥等纤维质高的食材为主。其次,平常应让宝宝多喝水,千万不可让宝宝从小就习惯葡萄糖水等高热量的饮食,以免宝宝不长高反而长肉。

7个月~8个月
到了7个月~8个月左右,则可以添加混和果泥等兼具饱足感及口感的食物,或是鱼类等高蛋白质食物。另外,米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它会让宝宝有两倍的满足感。

宝宝减肥 4岁再开始
7岁前如果是胖子,以后肥胖的机会就会大增,因此,从小就介入,控制好宝宝的体重是比较好的做法,以免宝宝长大时,得花大把的钞票减肥但又收不到效果。
大部分胖宝宝的饮食当中,都是以淀粉及肉类为主,因此较容易缺乏锌、铁及维他命A和E。若长期缺乏铁及锌,宝宝多半会长胖不会长高;而当中约有1至2成的小胖子会同时缺乏维他命A,因此,也容易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形。

局部的营养素缺乏,对于宝宝而言,虽不会形成糖尿病等重大健康问题,但等小朋友长大些,却易形成心理问题。因为,外观上的肥胖容易导致人际障碍,使小朋友出现退缩,人际挫折等打击,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不利的影响。
不过,1岁~2岁左右的宝宝正处于大量成长时期,也不宜过度减肥,以免影响生长发育。饮食当中,建议应遵照五谷跟菜类、蔬菜、奶蛋鱼肉豆、水果、油脂等六大类均衡摄取;若宝宝已有过胖的问题,则可适当地减少脂肪的摄取,至于蛋白质、糖类则不应限制。待宝宝4岁~5岁时,再考虑是否限制饮食,以免缺乏单一营养素,使其生长受限。

胖宝宝饮食控制原则
一般宝宝需要的热量约为100大卡/1公斤。若摄取量超过100大卡,热量的摄取就稍嫌过多,需纠正宝宝的饮食习惯。宝宝的饮食控制原则为:
·评估宝宝的生长曲线,并且记录体重下滑状况,避免一次瘦太多,影响健康。
·水分摄取不可少。为免宝宝脱水,妈妈应以更换尿布的次数来评估水分摄取是否足够。
·体重控制不宜要求速成,应以不影响智力、神经、精神发展为原则。若为求效率,严格控制孩子的饮食,反而无法满足宝宝口腔期的发展。
·不要以食物作为安慰剂,只要满足孩子的食欲即可,不要扩张孩子的胃口,以免食量愈来愈大。
·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让血糖缓慢上升,使中枢神经产生饱足感,减少食量。
·尽量让宝宝做床上运动,像翻身、玩玩具都可以,只要有流汗,就达到运动瘦身的目的了。


我想,只要亲能够按照这些要求和步骤来做,那么家里有胖宝宝也不用担心了!
0
      2010/8/22 19:13:10

肥猪七七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33
  • 回答:1241
说不定的!
0
      2010/8/17 20:14:47

xing888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5
  • 回答:107
 与成人不同,孩子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取大量的营养素,包括优质的蛋白质、脂肪、糖、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同时还需要补充充足的水分,以提供身体代谢、发育的需要。营养丰富而且平衡的膳食能促进生长发育,反之,长期的营养失衡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肥胖的营养原因一方面是吃得太多,超过了身体所需,另一方面是偏吃含脂肪和糖量高的食物,这类孩子发胖的几率比正常孩子高。儿童的天性大多爱吃甜食和油煎食物,许多肥胖儿童在吃奶油、汉堡包、炸薯条、软饮料等高热量食物时,由于每份这类食物的量比较大,加上一些商业宣传,很容易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摄取了超量的食物。这些食物一般营养成分偏重于蛋白质、高糖和油脂,以吃这类食物为主长大的孩子,往往身体缺少钙和碳水化合物,而且体内糖和脂肪的含量过高。
0
      2010/8/17 20:42:34

潘在旭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35
  • 回答:441
不一定吧,高热量的要少吃,肥胖应该也有遗传因素,
0
      2010/8/18 9:39:37

anns-520
  • 等级:
  • 提问:1
  • 回答:3
不一定吧,高热量的要少吃,肥胖应该也有遗传因素,
0
      2010/8/18 9:46:15

anns-520
  • 等级:
  • 提问:1
  • 回答:3
导致宝宝肥胖的3大元凶
  肥胖一般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是指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仅是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大部分婴儿肥胖属于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是由于内分泌、肿瘤等疾病或医源性因素引起的肥胖。
  孕期营养过剩
大家都知道,孕妇营养缺乏对胎儿健康有影响。那么,是不是营养越多对胎儿就越有利呢?孕妇营养过剩,会给自身和胎儿的健康埋下隐患。其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孕妇肥胖,不仅增加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生几率,还可能增加巨大儿的出生,巨大儿出生后容易出现低血糖、低血钙,巨大儿也可造成婴儿期的肥胖。
 过早添加辅食
 在宝宝2-3个月时,不少家长怕宝宝营养不够而过早地给婴儿添加米粉、果泥等食物,如果米粉、配方奶调配过浓,其所含热卡相对过高也容易造成婴儿肥胖。
 过度喂养
妈妈都认为宝宝吃得越多越健康,但过度喂养的宝宝由于胃肠还消化不了那么多食物和营养,往往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有资料报道,从一个侧面证实婴儿期过度喂养会增加(5~6岁)儿童肥胖危险性。参加测试的完全人工喂养的儿童,超重和肥胖发生率(4.5%)明显高于母乳喂养组儿童(2.8%)。另一项来自加拿大研究证实,非母乳喂养婴儿到12~18岁,发生肥胖的危险是母乳喂养者的2~4倍。所以我们在合理喂养的基础上更提倡母乳喂养

肥胖对宝宝有哪些危害?

  如果宝宝的脑组织中合脂肪量过多,容易形成“肥胖脑”。“肥胖脑”思维迟钝,记亿力差,会严重影响宝宝智力。由于宝宝身体肥胖,体表面积增大,导致血液带氧不足,脑子经常处于缺氧状态,也容易有头昏、恶心等身体不舒服的现象。

肥胖会使宝宝学会走路较同龄者要晚,活动能力相对较差,并容易出现膝外翻或内翻、筋内翻等症状;关节部位长期负重,容易磨损而出现腿或关节疼痛。宝宝正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骨骼中含有机物的比例大,受力容易弯曲变形。肥胖宝宝体重超标太多,就会加重下肢,尤其是下肢支撑关节的负担。下肢长期超负荷,容易造成弓形腿、平足。

  由于肥胖,宝宝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换气不足,加上免疫系统功能受到抑制,容易发生肺炎、支气管炎等,严重者还会出现嗜睡、精神萎靡,形成呼吸窘迫综合症。

  肥胖多伴有高血脂症、肺通气不良、心功能减弱、脂肪肝、关节炎等,就是由于宝宝胸部和腹部的脂肪蓄积量较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脏的舒张和肺的呼吸,既妨碍心肺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又会影响其他机能,例如,肺活量减小等。

  肥胖宝宝和肥胖的成年人一样,同样有怕热、嗜睡、嘴馋、爱吃零食、不好活动等习惯。他们的动作笨拙,反应迟钝,因而在集体活动中常是小伙伴们取笑、逗乐甚至是讥讽的对象。这样看来肥胖对宝宝身心的健康发展都不利。

  肥胖宝宝常存在性发育异常。男孩可有性发育提前,女孩的垂体有脂肪沉积,可能导致其体内性激素分泌紊乱,而使胖姑娘月经不调,甚至诱发乳腺癌、子宫癌等疾病。肥胖可使周身性的脂肪分布过多,从而导致全身各种代谢障碍。肥胖发生的年龄越小,肥胖病史越长,这种代谢障碍就越严重,成年后患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胆石症、痛风等疾病的危险性就越大。

如何预防宝宝肥胖,要从小做起 。 胖宝宝该如何吃? 
 

  满足宝宝的口欲  

  母乳喂养是让宝宝身材姣好的好方法。喂养母乳的宝宝口欲期较易获得满足,青春期较不容易发胖。如果喂宝宝配方奶,要按照说明上标注的量哺喂宝宝,不可随意加量。以免食入的奶量过多,导致体重过重。

  4~6个月喂辅食  

  宝宝1~6个月,就可开始喂一些蔬菜泥、果泥、米粉等等以满足宝宝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并学会接受不同味道的食物,让宝宝从小就尝试各种食物的口味,避免今后挑食。

  但要注意。要按宝宝所需的热量来喂食,不要强迫喂食,且选择的食物热量不宜过高,食物中不可放盐。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随着宝宝一天天成长,1岁多的宝宝可以固定一日三餐的时间,并在上午、下午、晚上适当加些水果、酸奶,并保证宝宝每天能够摄入400~500毫升左右的配方奶,宝宝的营养即可得到满足。

  但应注意:宝宝进餐的速度不可太快,应细嚼慢咽,但一顿饭的时间也不可太长,最好能控制在30分钟,如果超过时间,宝宝仍慢吞吞,不肯进食,就可收走食物,并不给予任何零食、点心,小小惩罚一下,宝宝下次就会加快速度。
合理控制饮食  

  胖宝宝重点限制的食物为糖果、奶油蛋糕、肥肉、巧克力、甜饮料、冷饮和米、面等。为了保证宝宝的生长发育,蛋白质类的食物供给量不能少,可吃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在控制饮食时,为了不使宝宝发生饥饿的痛苦,可选择热量少而体积大的食物,如芹菜、黄瓜、冬瓜、番茄等各种新鲜的蔬菜和苹果、梨等水果。同时适度减少晚餐的进食量,如宝宝睡前有饥饿感时,可让其喝一杯奶。这样既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又有助于宝宝的睡眠。

  清淡少油烹调方法  

  妈妈烹饪手法及家长的口味,都会影响宝宝未来的健康。建议妈妈,烹煮食物时应尽量清淡;烹调时,宜减少烧烤、腌、熏、油炸等方式,最好采用清蒸、煮、炖、炒的方式。

  经常变化食物种类  

  可以通过经常变化食物种类、注意食物颜色的搭配、将同类的食物采用不同的烹调方法等手段,使宝宝的营养摄入更均衡,荞成不挑食的好习惯,对控制宝宝的体重也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把好零食关  

  父母经常会把零食当成奖品,而这些奖励宝宝的零食多是属于精制食品的糖果、饼干、布丁、蛋糕、巧克力、果汁、发酵乳等,这些精制食品都添加了糖,热量高,实在不宜多吃。

  对于已经习惯吃零食的宝宝,可将其常吃的糖果、巧克力、口香糖等高糖、高热量的零食更换成牛奶、酸奶、水果等低脂高纤维类食品,同时减少饮料的摄入量。口渴时尽量选择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才是人体最健康、最经济的水分来源。如果宝宝不喜欢喝白开水,可以加些柠檬汁,让水有些味道,这样能避免喝甜饮料。

  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有助于宝宝更好地品味食物,并使宝宝能够产生饱腹感,可避免摄食过量。因此妈妈要尽量做些耐嚼的食物,如煮玉米、全麦馒头、玉米饼等,少吃精致的面包、糕点。
避免误区  

  误区1:吃得多才会健康  

  当听见妈妈告诫孩子“宝宝,多吃点才会长高” “营养不够,不能长成大人,多吃点才好!”专家认为,其实吃得多不一定好。

  宝宝体重过重,多与喂养过度有关。许多妈妈担心宝宝吃不饱,所以喂食的奶量一次比一次多,或是怕宝宝营养不足,不断地鼓励宝宝多吃一点,如此一来,很容易把宝宝的胃口撑大,当然和成为小胖子的距离也就越来越近。

  误区2:减肥,使用药物  

  目前流行的各种减肥法,并不能套用在宝宝身上,更不可让宝宝使用药物减肥。而应通过饮食结构的调整、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以及加强运动等方式,让其体重增加的速度减缓下来,不再往上飙升就行了,否则严格的禁止,反而会使宝宝更想吃。

  误区3:哭了,就给糖  

  宝宝哭闹怎么办?先塞零食再说吗?这样只会让宝宝越来越胖。正确的方式应为:先了解孩子哭闹的原因,再予以处理,否则不当的鼓励,只会增加宝宝的体重,对于教养并没有实质的帮助。所以下回可不要再因为怕吵,而不断地给宝宝甜头尝。

  链接:母乳喂养减少肥胖症危险  

  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近日发表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母乳喂养能够减少儿童患肥胖症的危险。调查发现,80%的肥胖儿都在半岁之前就停止进食母乳,专家们认为这是母乳喂养重要性的又一例证。

  儿科医生说:“大部分给孩子喂食牛奶的家长都会逐渐在奶里添加面粉和糖,这样做改变了奶的成分,同时增加了热量。”

  专家指出,提前中断母乳喂养就等于提前开始培养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因为其他食物中含有的糖分比儿童成长所需要的多,因此增加了宝宝长胖的危险。
0
      2010/8/19 9:38:34

zlyzzq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86
  • 回答:929
宝宝营养不良的年代早已过去了,可如今新的问题又来了:营养过剩、小儿肥胖。父母可要注意了,不要让孩子变成肥胖宝宝……

  肥胖宝宝是这样养成的

  肥胖宝宝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营养过度,二是运动不足。因而导致了全身脂肪组织的过度增生和堆积,于是就形成了肥胖宝宝。

  营养过度

  无论多么有营养的食物也有其适宜的摄入量,不能无限制地吃,尤其是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这三大产热营养素,它们提供的能量之比应为,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1:2.5:4-5,如果其中哪种营养素摄入过量,都会引起宝宝肥胖。

  目前富含各种营养素的婴幼儿食品越来越多,如配方奶、维生素AD奶、酸奶、婴儿米粉、饼干、糖果、果冻等等,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许多父母认为蛋白质对宝宝生长有利,多吃点好,但他们却忘记了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一般含脂肪也比较高,如花生、肉类、冰淇淋、奶酪等,于是造成了蛋白质和脂肪的同时过剩,肥胖宝宝出现了。

  日常生活中几乎所有食品都添加了蔗糖,如酸奶、冰淇淋、糕点、饮料等,有些父母在给宝宝喂牛奶和奶粉时还会特意加一些糖,实际上,糖唯一的作用就是供给热量而别无其他营养,多余的糖则在宝宝体内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这样成为肥胖宝宝就在所难免。另外,有研究显示:人工喂养及断奶过早都容易造成宝宝肥胖。

  缺乏运动

  宝宝肥胖的另一方面原因就是运动(特别是室外运动)不足。原本孩子就已经摄入过多食物,而父母有时对宝宝的关爱又有些过头,怕宝宝冻着、热着、累着,这样一来,多余的脂肪也不能通过运动得以消耗,因此就形成了脂肪堆积。

  肥胖背后的隐患

  引发合并症

  肥胖宝宝活动时常表现出心跳过速、气短、易劳累等外部表现。同时还容易引起一些合并症,如婴儿期肥胖儿容易患呼吸道感染,重度肥胖儿童易患皮肤感染等。

  由于肥胖儿童的胰岛素代谢有变化,因而在肥胖儿童中还常发现患有胰腺炎的孩子,后期可发展为糖尿病。

  心理压抑

  体形肥胖还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对于稍大一些的孩子来说,难免因此遭遇他人的嘲笑、奚落或随便起外号等情况,这样一来往往导致肥胖宝宝的自我评价差、自我压抑、丧失自信心、性格孤僻等心理问题。

  营养不均衡

  肥胖宝宝看起来胖乎乎的,似乎不缺乏什么营养,一般人也仅仅会视这些宝宝为营养过剩的结果。但实际上,肥胖的背后还隐藏着其他隐患,例如,宝宝吃糖多了,热量够了,就不想吃别的食物了,食欲不振影响了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于是必然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也就是说,肥胖宝宝一方面是由于某些营养素的过量摄入引起的,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着其他某些营养素摄入不足的隐患。0-3岁的婴幼儿正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素的不均衡必然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不做肥胖宝宝

  如果儿童时期的肥胖延续到成人期,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会更大。如何不让宝宝过于肥胖?不妨从以下方面加以注意。

  合理搭配营养素

  父母要学会合理搭配营养素来喂养宝宝,以防某些营养素过量或某些营养素不足。1岁以内的婴儿应以母乳或配方奶为主,同时在母乳或配方奶的基础上添加辅食,在计算营养素摄入量时,一定要把一天所吃的各种食物中的同一营养素相加。例如,有的父母认为按比例调配的奶粉不够稠,宝宝吃了很快就会饿,于是通常在奶中再加入婴儿米粉,那么,配方奶和婴儿米粉都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A、D等,那么计算时就要把它们分类相加,而后再把当天宝宝吃的所有的食物(包括零食和饮料)的营养素也加在一起,再与每日适宜摄入量相比较(各类维生素及矿物质适宜摄入量请参看《母子健康》2004年11期),看是否合适。

  养成正确饮食习惯

  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也很重要。尽量母乳喂养,按需喂养,宝宝出生3个月内不要喂固体食物。

  父母给宝宝吃的食物要分割得大小合适,不要过大,应以小块为主。吃饭不要狼吞虎咽,细嚼慢咽容易产生饱的感觉。少让孩子吃甜食、喝甜饮料,少吃油炸食品。

  并且,父母平时不要把食物作为奖惩孩子的手段。

  保证每日活动量

  尽量保证孩子充分的室内外活动量,不要将孩子整日闷在室内长时间处于静态。活动宜选择全身运动,并尽量选那些孩子感兴趣的活动。父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加强孩子的身体锻炼,例如能走路就不坐车,能自己爬楼梯就不坐电梯,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等。

  父母还应为宝宝制定详细的运动计划,至少保证每天运动1~2小时,每周运动5天,连续12周为一个周期。

  《母子健康》爱心提示

  ● 准妈妈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孕期头3个月避免营养不足,后3个月应避免营养过剩或体重增加过快,以免给宝宝埋下肥胖的“种子”。

  ●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的生长

  发育十分重要,虽然它们不产热量不会使宝宝变胖,但同样不能给宝宝摄入过多,摄入过量就会引起宝宝中毒。

  ● 多吃含纤维素高的食物或粗粮,

  少吃或不吃含热量高而体积小的食物。限制高热量食品或精细加工的碳水化合物,如精白面粉、油煎食品、糖、巧克力、奶油制品等。

0
      2010/8/20 12:09:10

mimibai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44
  • 回答:983
现在的孩子都营养过剩啊
0
      2010/8/20 15:47:09

zhaozhiqiang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6
  • 回答:130
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了。大部分家长对儿童过度肥胖缺乏警惕,他们往往认为孩子还是胖点儿好,还说“总比什么都不吃,变成‘豆芽菜’要好吧!”有的父母还常常以孩子“壮实”为豪,并且以此为资本向亲朋好友夸耀。

其实在小儿肥胖的表象下,潜伏着巨大的隐忧。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原本是成人高发的疾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越来越多,西医认为其直接原因就是肥胖。其实,所有疾患的真正原因是孩子的元气变虚弱了,元气虚弱导致了脾肾肺等功能下降,从而出现肥胖、少儿糖尿病、脂肪肝、高血压等。

单纯的小儿肥胖,一般都与营养不均衡和缺乏锻炼这两个因素有关。针对这两个要点,找到对应的方法,我们就能帮助孩子塑造健康的体型和体质。
1、均衡营养
传统文化不提倡小孩儿吃肉,古人认为吃肉容易过早激起性欲,而且小孩儿脾胃虚弱,肉类食物不易消化吸收。
家长普遍认为肉类营养价值高,在婴幼儿时期就培养、纵容孩子吃肉,导致近些年中国家庭的餐桌出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大部分小孩儿无肉不欢,蔬菜压根儿就不碰。
家长可逐渐通过恰当的方式,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达到均衡营养。平时,可以将蔬菜和肉一起烹煮,以肉的香味作引子,提升孩子对蔬菜的兴趣,或者尽量把蔬菜做得美味可口,再或者干脆控制孩子的食肉量。

2、零食别太多
孩子们大都偏爱油炸膨化类食品,像薯片、虾条、方便面等,这类食品脂肪和热量都很高,易导致小儿肥胖。
零食过多的小孩通常不吃或少吃正餐,一是正餐不如零食有诱惑力,二是小孩儿吃零食都已经吃饱了。没有了正常的一日三餐,小孩儿吸收不到水谷精微,长此以往,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极大影响。
有些天然绿色零食,是孩子成长所必须的,像蔬果类、坚果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多吃此类食品,作为对正餐营养的有力补充。对坚果类零食,家长要小心看护,不要让孩子边玩耍边吃,否则容易梗塞食道,产生危险。

3、冷饮要控制
冷饮也是肥胖的诱因。一是冷饮大半是甜品,糖分高,易致肥胖;二是很多冷饮属奶制品,或含巧克力,高脂肪、高热量,易致肥胖;三是冷饮性寒,寒气入脾胃,导致脾胃湿寒,中医认为,这些寒湿淤滞在体内,易造成肥胖。
孩子脾胃虚,嘴巴馋,天性喜欢尝百味,但他们还小不懂事,做家长的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冷饮把孩子身体给毁了。家长千万不要纵容孩子吃冷饮,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少吃甚至不吃冷饮的习惯,帮孩子积精累气,给孩子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光明的未来。

4、让运动伴随孩子的成长
近年来,我国的小胖墩,即“沙发小土豆”日渐增多。一旦发现孩子沉迷于电视电脑,家长要及时阻止,重要的一点是以身作则。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父母自身做到少看电视,不打网络游戏,不在网上闲逛,即使因工作之需而使用电脑,也可以跟孩子讲明白,这样,孩子的习性受到良性熏陶和引导,就会逐渐远离一些无聊的消遣。
家长有意识地培养孩子锻炼的习惯。晚饭后,带孩子出门转转,比如慢走,即使运动量不大,能够活动活动筋骨,也很好。周末或节假日,家长可安排时间陪孩子打打球、游游泳。小孩儿生机旺盛,在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适当的运动和锻炼,减肥并不难。
0
      2010/8/21 2:51:01

quinn2010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94
  • 回答:901
一般是的,除了部分是因为遗传疾病等因素,一般都是因为营养过剩引起的,现在一般家庭只有一个宝宝,所以宝宝营养过剩现象比较多了,建议以后给宝宝多运动,适当控制因素,避免饮食过剩呢。
0
      2010/8/22 20:37:20

yunishang2008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84
  • 回答:1092
一般要判断成人是否超重,都会以BMI值来做为衡量的标准,儿童的肥胖诊断一般以重高指数为基准。此外,BMI与生长曲线图也可诊断肥胖。重高指数的判定一般需要专业的医生执行。在2岁以前的小朋友正处于快速生长期,其BMI值较易变动,不易评估,因此,在幼儿阶段的肥胖评估以生长曲线来判定较恰当。在判定生长曲线图的时候,必须同时考量家长的生长曲线图,因为父母的身高与体重状态会遗传到小朋友。
0
      2010/8/17 20:04:18

nt590590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2
  • 回答:117
★ 只有注册会员登录后方可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可获得积分奖励!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