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碳酸钙是个传统的补钙剂,但对它的深入研究并不是很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碳酸钙才有了一个较全面的熟悉,而这些研究成果无疑对补钙市场和消费者选择补钙产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知道,碳酸钙几乎不溶于水,但由此得出碳酸钙作为补钙剂是中性的结论就大错特错了。氧化钙(含钙量70%)氢氧化钙(含钙量54%)是市场上所谓的活性钙的主要成分,这两种钙化合物是强碱性的物质,人体摄入后由于和胃酸发生了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会造成对胃粘膜的损伤。
那么,碳酸钙进入胃中的情形又如何呢?只可能有两种情形发生:第一种就是胃中无胃酸或胃酸严重缺乏,碳酸钙穿肠而过并从粪便排出,此时的碳酸钙可认为是中性的,但可惜的是它丝毫没有起到补钙的作用;第二种情况则是碳酸钙被胃中的胃酸分解,其实质是酸碱中和反应,正因为如此,碳酸钙经常被作为抗胃酸剂使用。既然碳酸钙补钙的前提是由胃酸分解它,以形成游离的钙离子,那么它和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在肠胃中的情况可以说是一样的,即碳酸钙是以碱性的物质形式出现的,要消耗胃酸。
许多对碳酸钙的研究都表明这样一个互相制约的事实:就是当碳酸钙和食物一起服用时,它的吸收率会有约6%的提高,此时达到30%左右。然而钙和食物一起使用会导致一个严重不良的后果,即要严重抑制食物中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美国科学家通过碳酸钙、碳酸钠以及硫酸钙对铁的吸收影响的具体考察,发现仍是碳酸钙对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影响最大。因此,不同的钙盐不仅在肠胃中的吸收情况不同,其他性质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儿童、孕妇以及乳母等是一些非凡的群体,他们对各种营养素和矿物质的需求是平衡的,况且,营养调查表明,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占到了学龄前儿童的30%左右,孕妇发生贫血的情形也十分普遍,在这种客观现实下补钙,必须要考虑到对铁等营养因素安全吸收的影响,显然,碳酸钙对儿童、孕妇等人群是不合适的。另外,儿童和老年人的肠胃功能较弱,如儿童的胃酸分泌量较少,老年人的胃酸酸性较弱等,碳酸钙就更不是作为补钙剂的首选了。当然,那些胃酸分泌过多的人,碳酸钙可以起到中和胃酸和补钙的双重作用,可谓是一举两得。
补钙应讲科学,补钙剂的选择也要讲科学。对某些片面夸大钙含量重要性的宣传更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消费者只有把自身的身体特点和钙剂的性质联系起来,才能达到理想的补钙效果。
像亲说的,你的宝宝五个月,当前的补钙,我给亲查了一下补钙策略:
1、婴儿是特殊人群,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混合或人工喂养,奶类应是饮食的主体。0-5个月的婴儿每天对钙的摄取量为300毫克,只要每天饮母乳或配方奶600-800毫升,便可满足身体对钙的需要。
2、到了4-6月时,婴儿开始添加辅食,每天的喝奶量逐渐减少。而5-11个月的婴儿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400毫克,因此,从这时起应开始补充钙剂。
3、1-3岁时,对钙的摄取量每天增至600毫克。可他们的饮食是从以奶类为主,逐渐过度到以谷类为主的。调查显示,我国1-3岁婴幼儿饮食中的钙仍达不到需要量。因此,每天还应为宝贝补钙150-300毫克,奶及奶制品也仍是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每天最好饮奶400毫升左右,同时注意安排奶制品、骨头汤、小虾皮、鱼类等富钙食物。
4、早产儿及双胞胎应在出生后1-2周开始补充VD,正常足月儿应在出生后2-4周开始补充。6个月以下婴儿每天补充400国际单位,6个月以上婴儿每天补充400-600国际单位。
5、补充VD和钙剂应持续到2岁至2岁半。幼儿在2岁半后户外活动增加,饮食种类逐渐多样化,这时就不需要补充VD和钙剂了。
6、多晒太阳是婴幼儿补钙的重要途径。因为,引起他们缺钙的主要原因是VD摄取不足,而VD在食物中含量很少,加之婴幼儿食谱单调,所以只能从食物中摄取到很少的VD。晒太阳可促使皮肤中的一种物质转化为VD,这种补充途径最安全,不会发生VD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