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仔 >妈妈课堂 >儿童去火专题 >儿童去火知识问答 >正文
三公仔儿童去火知识堂是针对宝宝上火相关知识的交流区,在这里寻可以求宝宝去火的自助解答,也可以提出您的疑难问题、分享宝宝去火的经验、或指定三公仔育儿专家解答。集结众人的经验与专长,在问与答之间帮您找到满意的答案,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特别好动怎么回事?
宝宝特别好动,整天没有静下来的时候.烦啊......
2010/8/21 13:33:10 浏览2195次9个回答

xing888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5
  • 回答:107
最佳答案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宝宝从一出生起,就开始通过他全身的感觉器官,去吸收周围的一切信息。他所接触到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新鲜的、充满未知的,因此他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心。柏拉图说过:“好奇者,知识之门。”

  宝宝6个月大时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再大一点儿的孩子好奇的动作更多。八九个月的宝宝,已经学会爬,活动的范围大大拓宽,他们的好奇心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在他们眼中,家里的抽屉、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像藏着宝贝,在你不注意时,他就会打开抽屉,专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东西全拿出来,似乎最好的东西就在里面。结果是满地狼藉,家像是被抢劫过了似的。一两岁的宝宝,已经开始能够站立行走,活动能力大大提高,手脚都被解放出来,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他们要求不停地进行游戏,而且喜欢到处乱跑和四处捣乱,这都是儿童的正常表现。

  因此,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不断去探索周围世界,提升自身的运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一种行为表现。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会去与事物相接触,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所以好动是宝宝得到知识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

  这一阶段,儿童需要反复地与周围环境中的事物进行接触和练习,才能渐渐掌握他自己的身体。而宝宝听到、看到和感受到的,更是需要长时间的消化,才能升华到一定的理解。宝宝接触到的一切,无论通过哪种方式,都会在他的大脑中留下印迹,为他将来进行抽象的思维和学习,打下最初的基础。从这一点来说,越是好奇心强的宝宝越是活泼好动,越是活泼好动的宝宝大脑活动得就越多越聪明。

  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宝宝好动,他其实是在玩耍和行动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和探索。父母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让他尽情玩耍。同时,父母也可以利用宝宝的好奇心,跟宝宝一起玩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宝宝进行引导,让宝宝动脑筋去思考,自己动手去解决,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如果宝宝拿到一个球拍或是抓别人的棋子,妈妈就可以告诉宝宝这是什么,可以拿来做什么用,可以怎么玩,引导宝宝去观察打羽毛球的动作,让他学习模仿,告诉他等他长大一点儿了也可以玩。这样既可以丰富宝宝的知识,又可以培养宝宝的兴趣及观察能力、模仿能力,还可以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宝宝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培养宝宝的专注力很重要

  宝宝好动有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注意力不集中,这也是不少家长的担心所在,尤其是对于即将要进入幼儿园的宝宝来说,他们的父母对此更是头疼,生怕宝宝到了幼儿园不能专心听讲,从一开始就输在起跑线上。

  研究显示,宝宝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反比:2岁的儿童,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为7分钟;4岁为12分钟,5岁为14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而日渐增加专注的时间。因此,判断孩子是否专心,应依据其年龄的专心时间长度,而非依据家长的主观感觉。

  当然,专注力是一种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抓得越早,效果就越好。

  首先父母要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父母为宝宝买了很多玩具和书籍,可是宝宝往往是这本书翻两页,那本书翻两页,玩具也是,一会儿玩这个,一会儿玩那个,都没有长性。其实,太多的书籍和玩具只会让孩子注意力涣散。父母每次给宝宝的书籍和玩具都不要超过两到三个,看完一本书或玩完一个玩具,再换别的书或玩具。父母也应该以身作则,做好专心、坚持和耐心的榜样。一旦发现宝宝有专心的表现,更应加以鼓励和称赞。

  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有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比较简单易行、在日常生活中便于操作的方法,希望能对父母提高孩子的专注力有所帮助:

  1) 拼图、下棋

  让宝宝学会玩拼图,并逐渐增加拼图的块数。学习一些简单的棋类也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力。

  2) 带着问题讲故事

  在给宝宝讲故事前先向他提出问题,让宝宝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

  3) 经常让宝宝帮助你拿各类小东西

  从一件到几件不等,要求在一次中完成。如“请你帮我拿一个苹果、一把小刀、一些纸巾和几个牙签。”经常让宝宝做传口信的人,如“告诉外公,今天晚上9点中央电视台有他喜欢的节目。”语句可以是从简短到长一些的。

  4) 让宝宝听、看录音磁带和图书画面内容相一致的那种配套图书

  它和电视的不同之处在于,宝宝对电视故事的理解取自于画面,也就是用看来理解故事,并且长时间看电视对眼睛有损害。而这种图书却是以听录音为主,用图片来加深理解,这种以听讲为主的学习方法,对宝宝将来的学校学习有非常大的帮助。宝宝在听、看的过程中不仅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安静、集中注意力去听讲的好习惯。

  5)跟宝宝一起玩一些专门训练的游戏

  ● 操作性活动:只要是操作性活动就需要专心,如夹豆子游戏、滴管游戏,但进行活动前,还需要帮孩子考虑到坐姿及环境的安排,让孩子在较安静的环境中,一次进行一件事情,且尽量避免太多声音、视觉的干扰。

  ●迷宫游戏:父母也可以跟宝宝玩用眼睛走迷宫的游戏。父母用一种颜色以横向方式画出不规则线条,让宝宝跟着单一颜色做出追视。

  ●镜子游戏:让宝宝想象自己是一面镜子,跟着父母的动作进行模仿,刚开始父母的动作要简单一些,速度也尽量放慢,等孩子熟悉后,可以互换角色,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听音游戏:听声音辨别位置,在孩子的右后方、左后方敲乐器,让宝宝分辨声音的来源。还有一种拍节奏模仿,父母拍两下,宝宝就需要跟着拍两下,接着再做不同的节奏变化,宝宝也要跟着做出不同节奏的变化,让宝宝学习专心地听,听完之后做出正确的动作。

0
      2010/8/21 16:40:43

zlyzzq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86
  • 回答:929
嗯,赞同楼上的
0
      2010/8/21 14:36:26

小莉莉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50
  • 回答:177
好动和贪玩是儿童的天性,1-2岁的孩子无时不动。美国心理学家奥陆多额尔对这阶段的婴幼儿作了这样的叙述: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接近两周岁的婴幼儿,身体虽然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脚短头大,走路时脚步不太稳,姿势、躯体稍有前倾,很像旧时器时代的尼安得塔尔人那样。但是,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手脚的解放和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活动之中,他们要求不停地进行游戏,而且喜欢到处乱跑和四处捣乱。
宝宝到了1岁半了,路已经走得很稳,他的好奇心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在他眼中,家里的抽屉、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象藏着宝贝,在你不注意时,他就会打开抽屉,专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东西全拿出来,似乎最好的东西就在里面。结果是满地狼迹,家象是被抢劫过了似的。这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事。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跟他讲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顿还是听之任之。
如上所述,好动、贪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才使孩子不断成长,柏拉图也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小孩子6个月大时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再大一点的孩子好奇的动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这一阶段,不仅允许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而且要给婴幼儿创造各种机会,给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动,并给他以惊喜和稀奇,来鼓励他的好奇心的发展。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打是不起作用的,也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的。
那么,就与宝宝耐心地讲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尝试后就再没耐心了。其实,两岁前后的婴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许多话,但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许多小主意。但其社会性考虑的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许多想法都带有自我为中心的色彩。还不会体会或考虑对方的心态及造成的后果,再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即使和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也不会听,还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须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内在心理。学会观察和等待,采取因势利导的对策。这样既能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养自主自信的好品质,还可以防止宝宝与父母的顶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说就顺着孩子的性子,听之任之。对于上述事例,我们不妨这样做: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东西整理起来,并告诉孩子,这些东西的家就在抽屉里,我们一起让他们回家吧。另外,你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百宝箱,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放进去,并告诉孩子这是属于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后也应鼓励孩子让玩具宝宝回家。当然也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比比谁的抽屉更整洁
0
      2010/8/24 15:00:59

潘在旭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35
  • 回答:441
孩子好动的原因有多种,纯粹是生理原因导致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是行为习惯的积累。家长面对孩子好动这样一个问题,首先的原则是面对它,接受它,然后再慢慢地改变。若家长自己的心先不静,对孩子的态度大多是暴力“镇压”“堵而不流”,问题不但解决不好,孩子的心里也疙瘩的。

其次,也是技巧性的。家长要忽视淡化孩子的“好动行为”,若不是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就装作没看见。孩子习惯了家长的训斥,忽然间警报解除,出于好奇,一开始他可能会变本加厉,看看父母葫芦里卖什么药。时间长了,他逐渐觉得父母是真的不关注他的行为了,他会渐觉无趣“好动”就会慢慢正常了。

所以父母应正确对待,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而不应不顾孩子的特点,给他们套上过多的清规戒律,限制他们的活动。同时,对孩子的活动,要加以引导,对一些不正当的活动如打架、捣乱,要给予制止,并说服教育;对于正当的活动,也要有一定节制。但如果孩子很小就表现出特别好动,注意力极不易集中,则应找医生咨询,以防“多动症”。

另外好动的孩子应与多动症的孩子区别开来,虽然注意力也不那么集中,但是,他并不表现在任何的场合中。在他感兴趣的场合,他的注意力可以表现得相当集中,而且非常安静,做他感兴趣的事也能有始有终,比如安静地看电视、画图,甚至可以坐很长时间去玩他心爱的玩具赛车。同时,好动的孩子往往比较天真、淘气,一般没有不良的行为。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好动并不是什么缺点,安静也不见得是什么优点。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天真、好动的,而且这种天性恰恰能够帮助孩子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年轻的父母们不要轻易将孩子好动的天性和多动症划上等号,从而盲目地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要积极利用和发展孩子好动所带来积极作用,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好动的孩子一样会成功。
0
      2010/8/26 17:36:52

quinn2010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94
  • 回答:901
小孩子好动是天性,而且小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可能让他们长时间安静,如果他们真是长时间安静,那反而有问题
0
      2010/8/26 18:05:57

小蕴蕴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0
  • 回答:130
首先得先了解下亲的宝宝多大,除了好运还有没有别的反应。
因为好动的原因很多的。我给亲查了一下:
纯粹是生理原因导致的只是极少数,大多数是行为习惯的积累。家长面对孩子好动这样一个问题,首先的原则是面对它,接受它,然后再慢慢地改变。若家长自己的心先不静,对孩子的态度大多是暴力“镇压”“堵而不流”,问题不但解决不好,孩子的心里也疙瘩的。

其次,也是技巧性的。家长要忽视淡化孩子的“好动行为”,若不是到忍无可忍的程度,就装作没看见。孩子习惯了家长的训斥,忽然间警报解除,出于好奇,一开始他可能会变本加厉,看看父母葫芦里卖什么药。时间长了,他逐渐觉得父母是真的不关注他的行为了,他会渐觉无趣“好动”就会慢慢正常了。

所以父母应正确对待,多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多参加正当有益的活动,而不应不顾孩子的特点,给他们套上过多的清规戒律,限制他们的活动。同时,对孩子的活动,要加以引导,对一些不正当的活动如打架、捣乱,要给予制止,并说服教育;对于正当的活动,也要有一定节制。但如果孩子很小就表现出特别好动,注意力极不易集中,则应找医生咨询,以防“多动症”。

另外好动的孩子应与多动症的孩子区别开来,虽然注意力也不那么集中,但是,他并不表现在任何的场合中。在他感兴趣的场合,他的注意力可以表现得相当集中,而且非常安静,做他感兴趣的事也能有始有终,比如安静地看电视、画图,甚至可以坐很长时间去玩他心爱的玩具赛车。同时,好动的孩子往往比较天真、淘气,一般没有不良的行为。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好动并不是什么缺点,安静也不见得是什么优点。孩子的天性本来就是天真、好动的,而且这种天性恰恰能够帮助孩子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因此,年轻的父母们不要轻易将孩子好动的天性和多动症划上等号,从而盲目地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要积极利用和发展孩子好动所带来积极作用,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好动的孩子一样会成功。

父母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自我控制训练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出一道简单的题目让孩子解答,但要求孩子在回答之前必须自己命令自己停止其他活动,看清题目,听清要求,最后才开口回答。由于在训练中,动作命令是来自于孩子内心,所以一旦养成习惯,孩子的自制力就能大大提高。在进行自我控制训练中,逐渐提高题目的难度和答题的时间,使训练的时候逐渐增加。
玩游戏也可以促进孩子克服自己好动、不能控制自己的习惯。在孩子们的游戏中,有一种许多孩子都爱玩的游戏,叫做“木偶人”。几个孩子在一起,一边蹦蹦跳跳,一边齐声念着:“我们都是木偶人,不会说话,不会动!”话一说完,大家就立即静止不动,也不讲话,保持原状。谁要是先动了,就犯了规,受到同伴们戏弄或罚做表演。多动的孩子害怕被人戏弄和被罚,也会尽量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个游戏既好玩,又可以锻炼孩子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
由于孩子好动,身体的各部位总是经常处于紫张状态,如果能让孩子的肌肉放松下来,多动现象就会有所好转。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安静地卧在床上,轻轻闭上眼睛,先吸一口气,然后级慢地呼出。在呼气的同时、心里欣想着身体某一个部分的放松,每呼一次气,就放松一个部位,健全身肌肉逐渐放松。放松的顺序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例如,从头、颈、上肢、胸部、胆部、背部、腿,到最后全身肌肉放松。训练时间每天进行1-2次,每次可以是15-60分钟。

另外,如果宝宝生病时,也会有好动的表现:

孩子生病时,也会出现活动过度的表现,例如孩子因寄生虫或细菌感染导致肚子痛时就很难安静坐住。但这种多动行为只是一时性的,问间孩子就可以了解清楚了。有些疾病如精神疾病、低能、脑痛、脑功能失调等,也会表现出多动的行为。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及时就医了。
0
      2010/8/26 20:27:13

肥猪七七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33
  • 回答:1241
七七,你前面的是复制我的答案呢。我加工过的信息就变成你的了呢。拜托你动动脑筋嘛。
0
      2010/8/26 22:41:11

quinn2010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94
  • 回答:901
七七,你前面的是复制我的答案呢。我加工过的信息就变成你的了呢。拜托你动动脑筋嘛。
0
      2010/8/26 22:41:35

quinn2010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94
  • 回答:901
好动的宝宝聪明啊,呵呵
0
      2010/8/21 13:34:17

nt590590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2
  • 回答:117
★ 只有注册会员登录后方可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可获得积分奖励!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