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仔 >妈妈课堂 >儿童去火专题 >儿童去火知识问答 >正文
三公仔儿童去火知识堂是针对宝宝上火相关知识的交流区,在这里寻可以求宝宝去火的自助解答,也可以提出您的疑难问题、分享宝宝去火的经验、或指定三公仔育儿专家解答。集结众人的经验与专长,在问与答之间帮您找到满意的答案,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宝宝不喜欢和别的朋友玩怎么办啊?
2010/8/24 13:44:31 浏览2771次8个回答

旭日东升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73
  • 回答:237
最佳答案
首先,为宝宝多创造一些交往和沟通的条件和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父母总是呵护有加,孩子势必少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也就缺乏交往的自信,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与小朋友相处,显得比较被动。父母要带着孩子多串串门,多参加一些聚会,孩子会在观察父母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到不少东西。同时,在熟悉的环境中孩子会比较放松,胆子会大起来,逐步产生自信。
其次,宝宝自己的交往圈子也很重要。父母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单独和不同年龄的小朋友一起玩。跟大孩子玩,能学会遵守规则;跟小孩子玩,可以学会照顾别人。待他交到几个好朋友之后,胆子自然就大了。当然,年幼的孩子之间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小“纠纷”,最好试着先让他们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了,大人再出面。
通过适当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掌握一定的运动技巧也是不错的,不但可以发展宝宝肢体的协调能力,促进大脑思维发育,更可以直接增强宝宝的自信心。
在家里,父母有意识地让宝宝自己在另外的房间玩耍。你要时不时地和他说几句话,让他放心。和宝宝一起玩的时候,有意识地给宝宝设计一些情境,比如让他单独去另一个房间给你取书或是他的玩具,锻炼宝宝的胆量。
如果想要孩子尽快从游戏的观察者到参与者过渡,可以试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 需要给他较多的时间来“酝酿”参与的情绪。这样做,你可能会认为是浪费时间,可对他的社会化行为的建立,却是值得的。

二、 给他一定的距离,让他可以安心地看别的儿童在玩,不要催他马上去和别的同龄小朋友一块儿玩。如果你做得太过分了,强迫他参加别的儿童游戏组,他很可能会反抗,甚至退缩。

三、 接纳他的观察行为,以及和大年龄哥哥姐姐玩而不和同龄小朋友玩的行为。待他年龄稍大,社会化行为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他就会自己主动去和同龄小朋友玩了。不要强迫,不要操之过急。

四、 当他有点想参加小朋友的游戏又有点犹疑、有点害羞时,你一定要在他身边,先让他和一两个小朋友玩,你也在场,慢慢地你再退出,让他们玩。不过,这时你还不能离开,当他感到不安时,你可以及时安慰他、保护他,以使他对新环境不那么怕,慢慢地变成愿意参加。
0
      2010/8/24 13:56:39

mimibai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44
  • 回答:983
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去培养他的一些专长。不一定不和别人说话就是不好的。关键要弄清楚孩子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小孩和大人一样,都有不同的性格的,也许他现在这样,但以后可能会变成别的样子。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强,关键在于你怎么样去引导和沟通,不要单纯的把孩子看成孩子,有的时候要把他看成朋友,让他和你说他心里的话,沟通的多了你也便知道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方法了
0
      2010/8/24 15:06:56

潘在旭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35
  • 回答:441
多带宝宝跟小朋友玩吧
0
      2010/8/24 17:12:11

小蕴蕴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0
  • 回答:130
教育要循序渐进,先从家庭教育开始,在家的时候,不要什么都只给他一个人,比如,吃东西的时候,给他一包饼干,让他分给爷爷奶奶(外婆外公)和爸爸妈妈,一人一块,分好后再自己吃。这在教育孩子好的东西要一起分享的时候,还在无形中教会了他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给他买了玩具,要让他给买玩具的人说谢谢,而且要求他,邀请家里人一起玩,而不是家里人默默地陪在边上玩。家里的习惯养成之后,再让他到习惯好的小朋友家玩,比如亲戚的或同事的朋友,最后请别的小朋友到家里来玩,让他拿出好吃的好玩的一起分享。
0
      2010/8/25 10:48:29

zlyzzq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86
  • 回答:929
亲,主要是几个方面引起宝宝这样内向的原因呢。可以慢慢来,敲引导呢。

一、 父母往往会想出办法陪他玩;
二、 安全感,觉得会受到保护;
三、 同龄的小朋友可能有无意的“欺侮”他的行为,他又不会还手,所以不愿和同龄儿童玩;
四、 从儿童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看,约有20%的两岁左右的儿童对周围环境只是看,而不参与(当然也包括看其他儿童玩,自己不参加),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合作游戏行为,往往要以成人或比他大得多的儿童为中介,才能进行。

如果想要孩子尽快从游戏的观察者到参与者过渡,可以试用以下一些方法:

一、 需要给他较多的时间来“酝酿”参与的情绪。这样做,你可能会认为是浪费时间,可对他的社会化行为的建立,却是值得的。

二、 给他一定的距离,让他可以安心地看别的儿童在玩,不要催他马上去和别的同龄小朋友一块儿玩。如果你做得太过分了,强迫他参加别的儿童游戏组,他很可能会反抗,甚至退缩。

三、 接纳他的观察行为,以及和大年龄哥哥姐姐玩而不和同龄小朋友玩的行为。待他年龄稍大,社会化行为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他就会自己主动去和同龄小朋友玩了。不要强迫,不要操之过急。

四、 当他有点想参加小朋友的游戏又有点犹疑、有点害羞时,你一定要在他身边,先让他和一两个小朋友玩,你也在场,慢慢地你再退出,让他们玩。不过,这时你还不能离开,当他感到不安时,你可以及时安慰他、保护他,以使他对新环境不那么怕,慢慢地变成愿意参加。
0
      2010/8/28 16:18:10

yunishang2008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84
  • 回答:1092
本想让宝宝和小伙伴一起开开心心地玩,可是宝宝却不愿加入到玩耍着的小朋友们中间去,只想自己在旁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玩,或者是只粘着爸妈玩,爸妈感到很无奈。

宝宝不爱和别的小朋友玩的原因解析:
 1. 宝宝先天的气质类型造成的
 有的宝宝喜欢微笑,而有的宝宝更容易哭泣;有的宝宝容易害怕、害羞,而有的则不然。比较而言,先天胆小、谨慎、性格内向的宝宝会自觉表现出控制、抑制自己的行为,他在与人交往时容易退缩。

  除此之外,那些时常体验挫折与失败、对自己不够自信、经常说“我不会”或“我不行”、认为自己不能做好任何事情的宝宝也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

  2.家庭因素深深影响着宝宝成长的方方面面

  宝宝最善于通过观察而学习,你的性格特征、社会交往行为很容易成为宝宝模仿的榜样。如果你比较内向退缩,不爱与人交往,不会与人沟通交流,宝宝就容易出现社会退缩的行为。此外,亲子依恋类型、你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

  如果你与宝宝没有形成安全的依恋关系,在陌生环境时不论你是和他在一起,或者你短暂离开后又和他在一起,宝宝显得精神比较紧张,这样的宝宝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

  如果你对宝宝要求很高,追求完美,态度粗暴;或者基本没有要求,过度保护,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宝宝也会不知道该如何与他人相处,同样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

  3.环境因素影响宝宝的社会交往能力发展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宝宝来说,老师的作用尤其重要

  被老师重视、信任并交流多、支持多的宝宝更自信,不容易出现社会退缩行为。而那些被老师忽视、冷漠的宝宝,经常处于压抑、孤独中,久而久之,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在集体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没有集体归属感,对老师、同伴及他人失去兴趣,社会交往行为就会变得退缩。

  ·小伙伴是宝宝社会化的重要因素

  一个有好朋友的宝宝会在交往中学会与朋友交流,社会交往能力越来越强,朋友会越来越多,走到哪里都不会害怕。而一个没有朋友或者总是在同伴交往中受欺负的宝宝则会越来越封闭和退缩。

每个人的性格都是不尽相同的,宝宝更是如此。所以,我们首先应该认可这种不同,其次,就要从各方面,包括爸妈自身、所处环境等来解决宝宝的的这种现象。

  
策略1:爸爸妈妈重视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

  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使宝宝建立起与人交往时最初的安全感和归属感。宝宝与你们之间安全的依恋关系能够为宝宝的社会交往活动提供最安全、最强有力的支持。

  ·对于害羞、内向的宝宝,多鼓励他,多支持他,允许他的探索行为,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人的接触、交往。如见到邻居家的奶奶、爷爷主动打招呼,看到邻居家的小姐姐在骑车,鼓励宝宝也去试试。

  ·对宝宝要尊重,关爱而不溺爱;多鼓励和表扬,但不过分夸耀。参与宝宝的成长过程,和宝宝一起体验成长的快乐。对宝宝提出具体的合理的要求,要积极满足并加强指导,帮助宝宝实现目标,增强他的自信心。

  策略2:创设条件,支持、引导宝宝与同伴交往

  婴儿期的宝宝就已经会主动与其他宝宝交流,他会盯着对方看、朝对方微笑并“咿咿呀呀”地说话,吸引对方注意。一岁左右,宝宝就出现同伴交往行为,如微笑、打手势、彼此互相模仿对方的行为等。这些都是最初积极的同伴交往行为,对后来的社会交往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多带宝宝走出家门,给宝宝创造多与小朋友见面、交往的机会,扩大宝宝的人际交往圈,增加宝宝的社交经验。

  ·帮助宝宝选择合适的小伙伴。经常带宝宝出去和小朋友玩或者请小朋友来家里玩,引导宝宝与人交往,使宝宝体验到人际交往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适当教给宝宝一些社交经验和技巧,帮助宝宝有效解决同伴交往间的矛盾,帮助宝宝学会和谐地与同伴相处。

·从一个玩伴开始

宝宝带动宝宝效果会不错,聪明的爸妈不妨让宝宝从一个玩伴开始锻炼交往能力,让他懂得去享受交朋友的乐趣,慢慢地,宝宝自然就融入集体了。

· 妈妈要做有心人

爸妈本身的人缘好、朋友多,宝宝的合群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不妨做个有心的妈妈,常常让宝宝感受到身教的影响力。
  
策略3:积极调整、改善幼儿园老师与宝宝之间的关系

  年龄越小的宝宝,老师所起的作用就越大。

  如果宝宝已经上了幼儿园,那就要注意观察宝宝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性的、积极的。老师是否能敏感地注意到宝宝的需要,经常与宝宝交流,照顾好宝宝。而宝宝又是否喜欢他的老师和幼儿园。

  一旦发现宝宝不喜欢老师,不喜欢幼儿园,就要积极的与老师沟通交流,使老师多注意宝宝,鼓励宝宝,并指导宝宝的社会交往行为,增强宝宝的自信心。这样,宝宝才会越来越喜欢老师,越来越喜欢幼儿园,变得不再退缩了。

要使孩子做到合群,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加指导和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慢慢的就能把自己的宝宝培养成一个善于与人合作、能适应群体的人。

0
      2010/8/28 22:14:57

huhuma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5
  • 回答:100
现在的小孩太孤独了,整天面对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很少接触外面的环境,所以在外面,他们会感觉只有自己的亲人才会容忍自己,惯着自己,因此觉得别人对他不好,他们会由此变得很自闭甚至自私,长久下去,导致小朋友们失去了与外面的朋友交流沟通的机会,使他们变得不会与外界接触……

作为家长,不能因为宝宝不跟小朋友们玩而发怒,我们要积极配合孩子,经常鼓励他们,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要及时提出表扬,使宝贝们受到激励而变得更加聪明、活泼!

为了让宝宝合群,我们要给他一个好的环境,不要在无意中创造了一个孤立的环境,让宝宝孤立起来。再有,爸妈要鼓励他们交朋友,给他们创造机会。

一、培养宝宝的合群精神很重要
一个合群的宝宝才会是个快乐的宝宝,其实不合群的宝宝也渴望和别的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只是他不知道要如何与其他宝宝相处。一个人如果不会和别人正常交往和建立起人际关系,他就无法立足于社会。因此,培养宝宝的合群精神是很重要的。

二、多让宝宝出门玩
带宝宝出去玩的时候,多鼓励宝宝和小朋友们一起,也积极引导宝宝如何与陌生的小朋友一起玩耍,这样宝宝既从玩耍中得到了快乐,也培养了宝宝的社交能力,不再畏惧和陌生人交往。

三、让自己成为宝宝的榜样
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在宝宝心中的榜样作用,在宝宝面前形成积极的影响,和宝宝一起在外人面前时,让宝宝养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多带宝宝在亲戚之间走动,每次做客时,宝宝总是特别的多,让他和其他宝宝融洽地相处,碰到宝宝们有矛盾有纷争的时候,告诉他们要宽容待人,看到宝宝之间的一些好现象、好表现时,及时地表扬,让他们有一种集体精神,知道在一起要团结互助。
0
      2010/8/29 17:25:48

quinn2010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94
  • 回答:901
亲,首先告诉你这也是正常现象的。

孩子的性格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更愿与别的孩子一起玩,我们称之为社交型的(Socidlte);有的孩子又比较喜欢独玩,我们称之为非社交型的(nou-Socialt)。这两种孩子都是正常的。当然,对不太爱和小朋友们玩的孩子,我们总是想办法让他和别的小朋友多玩玩,以便长大了更能适应社会。 让孩子多和别的小朋友玩,最要紧的是提供机会,多让他接触小朋友,多带他到小朋友的亲友家去串门。一开始肯定不习惯,时间长了,会有好处。 另外,孩子在幼儿园,已有很好的集体环境,最好和老师沟通一下,让老师有意识地将他和比较爱帮助小朋友的同伴安排在一起生活、一起玩,这会对他和小朋友相处,有很大的好处。不过,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家长不要心急。

我给亲找了几招帮助宝宝和其它小朋友玩的方法,供亲参考:

  1.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的美好

  经常带你的宝宝走出家门,让他多和其他人接触,告诉宝宝和他人一起玩耍是很愉快的事情。你可以带他去公园的人群中看小朋友们放风筝,看爷爷奶奶打太极拳……参加一些年轻妈妈的俱乐部,和小朋友一起用餐,一起滑滑梯,一起玩积木等。带宝宝去参加唱歌、跳舞、讲故事等比赛,让宝宝克服害羞的心理,尽情地展现自己。多带宝宝一起去发现生活中充满乐趣充满欢快的地方,孩子会情不自禁地喜欢上它,慢慢地,害羞就会自动消退。

  2. 不要大惊小怪进行强化

  一个害羞的宝宝可能在面对陌生人时会显得有些笨拙。作为父母,你首先要做的是不要认为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孩子执意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父母也不要一个劲地要求孩子做,更不要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是个害羞的孩子”,甚至拿他和其他孩子做比较,比如“你看某某小朋友多好,多有礼貌,你为什么不是这样?你真不乖!”如果父母长期将“害羞”这个词定格在孩子身上,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孩子就会认为自己就是害羞的人,觉得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格格不入,是一个怪物,不受欢迎,他会更加封闭自己也会更害羞。

  3.给他充足的时间做准备

  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要多花一些时间陪他说话,让他适应和别人的交往。每次带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之前,不要一再催促孩子“今天你可要记得和别人打招呼话”之类的。这样不但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还会使他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临走前孩子不愿意说再见,你可以对孩子这样说:“妈妈知道你还没有准备好说再见,是吗?没关系,我们下次再说。”这样会减缓孩子紧张的心理。

  4.循序渐进的表扬

  每当孩子在社交方面有所进步时,父母都应当给予他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应当注意的是:表扬应该循序渐进,言语要尽量自然亲切。过多重的表扬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引起他不必要的畏惧情绪,使他忌讳外出。

  5.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每个人都不是一出生就会与他人相处的,社交经验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当孩子不再拒绝和他人交往的时候,父母应该进一步鼓励孩子,并告诉他最基本的社交礼仪,如打招呼时声音要清晰,眼睛要看着对方等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以身作则才能培养出礼貌、大方的好孩子。

  6.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

  如果附近有幼儿园或者有孩子聚集玩耍的地方,父母不妨多带自己孩子一起加入。这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和其他同龄小伙伴玩耍的乐趣。开始孩子可能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你,慢慢地他就会试着加入孩子们的队伍。不过如果孩子想走,一定不要勉强他继续呆下去,让孩子感觉轻松自然,有利缓解他的羞涩。

  7. 和孩子沟通害羞的原因

  有时大人们认为很正常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另外一回事。比如,有些很漂亮的小女孩很不喜欢被大人们亲来亲去,父母却认为这是亲戚朋友对自己孩子表达喜爱之情的一种方式。但是你们想过孩子的感受吗?如果孩子拒绝接受这种亲吻,并不代表他害羞,仅仅是他不喜欢。还有的孩子在家里很活泼,一出门就变得很害羞,这往往是因为面对社交场合孩子不知道如何去做而产生恐惧的心理。因此,多和孩子交流是很必要的。如果他表现出害羞的行为,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孩子是不是真的害羞。

  8.多做社交游戏

  这种游戏很方便,父母可以在家中和孩子一起玩耍。比如,你们可以模拟一次购物,你做店主,宝宝做顾客。反过来也可以。或者做警察和行人问路的游戏。这一类游戏,可以让孩子熟悉生活中遇到的种种社交场景,孩子也能学到更多社交礼仪,从而变得大胆。

  9.不要想着完全改变孩子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个性有时候是天生的。内向害羞只要不影响他与社会正常的交流和沟通,也无大碍。因此在引导害羞孩子时,父母不要老想着完全改变他的个性,那是不太现实的。只要父母用正确引导方式,融洽的家庭环境,会让孩子变得更自信。


相信亲用了以上方法,你家的宝宝会和其它小朋友开开心的玩在一起的!
0
      2010/8/29 20:12:46

肥猪七七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33
  • 回答:1241
★ 只有注册会员登录后方可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可获得积分奖励!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