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具应符合适龄适性的原则,这样才能让其功能获得充分的,适当的发挥,事则可能适得其反。
0-1岁 这个年龄段最主要的生理发展是触觉,听觉,视觉及大小肌肉的控制,因此手摇铃,音乐球,玩具毯,欢乐滚筒,触觉刷等玩具都是非常合适的,它们可以给孩子提供充分的感官刺激,手部抓握及控制肌肉力量的练习。等孩子学会翻身,坐立时,便可以用这些玩具玩滚球,有效刺激他想伸手抓握和爬行意愿。
1-2岁 孩子的肌肉能力和粗动作在此阶段开始发展,所以会出现敲打行为。布积木,敲打游戏台,韵律球,触觉球等都是不错的玩具,之所以选择布积木,是因为此阶段的幼儿经常将手上的东西拿起来丢掷,选择布积木可以降低危险发生的几率。
2-3岁 除了练习大肌肉,粗动作的活动和玩具之外,还可以通过分类盘,动物,模型,教育方块,生活技能方块等玩具,来教孩子认识各种颜色,形状和小动物,同时促进手眼协调和配对能力手部小肌肉操作和视觉追踪能力的发展,另外,也可以用跳木马来训练孩子的下肢能力和身体平衡感。
3-4岁 为了增强手部小肌肉的力量和稳定程度,并增加触觉刺激,可提供给幼儿厨房游戏玩具和触摸配对玩具。而脚踏车之类的玩具则可以训练肌肉大动作的协调性及平衡能力,另外,这一时期的游戏和玩具也可以加入数学的概念。
4-5岁 此阶段的孩子可以培养耐心及手部操作稳定程度,大串珠绝对是一件非常合适的玩具,三维空间齿轮玩具可以刺激孩子发挥想像力,虽外还可提供训练手脚协调,左右协调和平衡感能力的玩具。
5-6岁 多提供着重培养精细动作能力的玩具,如训练手指稳定性及肌肉力量的黏土,需要发发挥创造力及想像力的组合玩具,训练反应能力及手眼协调能力的玩具等。
注意玩具安全的6大要点:除了按照适龄适性的要求来选择玩具之外,玩具的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1 选购带有国家认证生产标志的玩具,以保障安全。同时留意材质与造型是否带有潜在的危险,如涂料是否经过检验,是否会脱落,材质是否易碎等。
·2 检查玩具名称,使用方法,警告标示,适用年龄,制造厂商,地址,电话,主要成分等是否标示清楚。
·3 在玩体积较小的玩具时,旁边应有大人陪伴,以免宝宝误食造成危险。
·4 拉扯类玩具的绳索长度不应超过30厘米,以免幼儿玩耍时缠绕颈部而发生窒息。
·5 填充,绒毛类玩具的缝线部分必须牢固,以免幼儿挖取内部的填充物造成误食。
·6 在玩齿轮类玩具时,应注意齿轮间的距离是否恰当,以免幼儿将手指伸入而受伤。
龄性:随孩子的成长,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玩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像2-6个月的宝宝适合体积大一点的发展视觉、听觉及抓握动作的玩具,如气球、灯笼、摇铃、响棒等。7-12个月宝宝适合发展爬行、扶站、行走等的玩具,如各种带响声的形象塑料玩具、汽车、飞机、带发条的电动玩具等。1-2岁的宝宝适合玩发展走、跳、投掷、攀登和发展小肌肉活动的玩具,如智力玩具、建筑玩具、交通玩具、积木、串珠、火车等。2-3岁的宝宝适合发展动作、注意、想象、思维等能力的玩具,如穿绳玩具、娱乐玩具、拆装玩具、球类、小喷壶、童车、拼图、转椅等。3-4岁的宝宝动作发展不够协调,因此家长宜为宝宝选择能促进动作发展的玩具,如大皮球、手推车、三轮童车等,使孩子在活动中得到全身的运动,使其动作协调发展。
安全性:幼儿的自制及判断力较弱,不易区别危险与否,因此选购具有安全标志的玩具是相当重要的。玩具要结实、耐用,安全无毒,色彩不易脱落,不带尖锐棱角,便于洗晒消毒。
教育性:孩子可以从玩具中学到一些东西,例如颜色、数字、方位、文字等。
多样性:玩具的功能不止一种,具有变化性,能够灵活改变,将会刺激孩子的潜能发展。应选用具有多功能、多变化特点的玩具。可让孩子自己组合拆装,以满足小儿好奇的心理。
创造性:孩子可以从玩具中启发创意,例如七巧板、积木、组合玩具等均是。
兴趣性:玩具的颜色、造型、合潮流、新奇等都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动机。选择造型美丽,颜色准确,不易变形的玩具,以帮助孩子形成对各种颜色、形状的正确认识。
如果是大孩子,可以考虑:首先,针对孩子的自身特点选择游戏。
不同孩子的发展状况不同,为他们选择的游戏应照顾到孩子自身的特点。如果让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多玩玩积木,让表达能力差的多讲讲故事,主身体协调性不好的孩子学学兔子、小鸡、毛毛虫走路,你会惊喜地看见孩子的进步。
第二、让孩子尽可能接触多种类型的游戏。
有些家长总是给孩子买同一类型的玩具,孩子喜欢车,就总买车;孩子喜欢娃娃,家里就像娃娃店。殊不知,每一类游戏活动只能锻炼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长此以往,孩子其他方面的能力就不能在游戏中得到提高。
正确的做法是:在保证孩子兴趣,适合孩子特点的前提下,让他尽可能地接触多种形式的游戏。既要给他电动玩具,也要给他积木、拼插;既要安排室内游戏,也要安排户外游戏。这样才能使孩子在各个方面都得以发展。
第三、给孩子安排有适当难度的游戏。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体会,花了百块钱给孩子买了玩具,没有多长时间,孩子就扔在一边。表面上,这是孩子的原因,实际上,往往是游戏的难易度不合适造成的。有的游戏难度过大,孩子怎么都玩不好,也容易失去兴趣。给孩子的游戏,要具有适度挑战性,形象地说,就是让孩子“蹦一蹦,摸得着”。当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将游戏做好时,不仅相应的能力会得到提高,而且从不会——会做——做好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建立起适度的自信。
第四、不要忘记,生活处处有游戏。
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处处充满着新鲜和好奇,大人们不经意的小事,有时也可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做父母的,不仅要学会在商店的橱窗中该给孩子买什么样的玩具,更要学会抓住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为孩子随时随地提供游戏。散步时,可以让孩子数数路边的汽车,玩玩“看谁数得准”;去动物园,可以让孩子叙述在外边遇到过什么,玩玩“看谁记得清”。挖掘身边的游戏,将游戏融入孩子的生活当中,可以使孩子随时随地得到游戏的乐趣和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