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仔 >妈妈课堂 >儿童去火专题 >儿童去火知识问答 >正文
三公仔儿童去火知识堂是针对宝宝上火相关知识的交流区,在这里寻可以求宝宝去火的自助解答,也可以提出您的疑难问题、分享宝宝去火的经验、或指定三公仔育儿专家解答。集结众人的经验与专长,在问与答之间帮您找到满意的答案,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早教很重要吗?
早教很重要吗?
2010/8/29 14:45:36 浏览1496次8个回答

小蕴蕴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40
  • 回答:130
是的,有一定的重要性哦,我感觉可以让宝宝更早的接触到一些陌生的东西,而且是时候他们年龄的值得学习的东西呢。但是也不要过于寄希望于早教,宝宝比较还小,还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宝宝的自身情况去选择是否早教。
早教也很多种方法啊,自己在家也可以给宝宝一定的教育,比较听音乐什么的都可以的。
0
      2010/8/29 15:42:20

yunishang2008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84
  • 回答:1092
中国 有句老话:“3岁看大,7岁看老。”这句话并非空谈,科学研究显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孩子 3岁之前的教育观念和行为习惯将直接影响到以后的成长道路。所以,孩子在婴儿的阶段我们就要开始给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而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生物钟和条件反射是非常关键的。通过生物钟、通过条件反射自动提醒你自觉地去做应该做的事。比如每天早晨及时起床,自觉地为上学做好一切准备;上课铃声一响自觉跑回教室上课,而小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上课没有什么一些特别的硬性习惯。

但是许多家长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往往将早期教育 做单一的理解。比如:一些家长把早期教育看作是超前进行的学校教育,理解为是认字、背诗、阅读、学特长等智力开发活动。通过玩具与智能语音给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Osage毛绒玩具来表达父母的要求与教育,会达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Osage早教 研究中心专家指出,早期教育的内容特别强调了五个方面的内容,即社会、情感、审美、智力和语言发展。

研究表明,大脑的发育与年龄的增加呈反比,很显然,人生的头几年,是进行快速学习的好时机。因此,在早期大脑发育的最佳时期,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环境,不要等到孩子该上学了才考虑这个问题,那时学习的关键期 早就过了。

选择合适的早教产品

孩子的早期发育在每个阶段的特征都大有不同,早教应该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 的特点以及敏感期 的发展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所以选择合适的早教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研究已经证实,刚出生的孩子并不是只会吃奶睡觉,其实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接受的刺激越丰富,大脑的功能越强。

美国 Osage早教启蒙中心专家建议,应该选择一些有声音、颜色鲜艳、有动感的玩具,对孩子进行感官的刺激训练来激发孩子的潜能。Osage(欧塞奇)产品主要以开发幼儿潜能为基点,融合中西方先进教学理念,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为中国宝宝孩子量身打造寄托于毛绒产品的音乐、美术、感统、育乐等系列课程,旨在全方位的激发孩子的深层能力。

由于现在的社会压力更加的大,父母亲经常是早出晚归,缺少和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的教育和性格都同步落后。香港恒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的国内的Osage品牌,通过与美国Osage早教研究启蒙中心的合作,坚定的致力于早教产品的开发,让孩子在乐趣中学到扎实的基础,让孩子在婴儿时就赢在起跑线上。

0
      2010/8/29 15:59:56

潘在旭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35
  • 回答:441
我看新闻说早教太早了也不是很好哦。孩子嘛他该玩就给他玩。让他到该学的阶段学该学的,对他的成长比较好。
0
      2010/8/29 16:13:12

鸿鸿妈妈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87
  • 回答:192
早教可以提早开发宝宝的智力,对他以后的智力发展很重要
0
      2010/8/29 17:31:05

jinjin253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0
  • 回答:9
关于幼儿班早教的问题,分析如下:

1、现在的幼儿班很多属于“创汇”范围,如果你孩子不交这份钱,估计日子过的不舒坦。我孩子在幼儿园,是什么都“参加”,就是什么都交钱,去不去就是家长的事,学校也不敢管,对孩子也是特别的关心。没办法,只能说这个是一个社会现象。

2、你孩子对那些有兴趣,当然是最好的。识字是为将来文科打基础,速算是为理科打基础,无论是否学进去,都是一个良好的启蒙。

3、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和学校双方的事。我的经验是:让孩子在一定的规则下自由学习。意思就是,他感兴趣就学,不感兴趣,可以诱导,但是,如果还是不行,就不要勉强去学习。只要孩子有了兴趣,一切都好办。让孩子自由的学习,比什么都重要,多加鼓励也是早教重要内容之一。
0
      2010/8/29 23:33:23

ztl0523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6
  • 回答:175
早教是开发宝宝潜能的地方,最重的是能给宝宝提供一个集体化的环境,如果家里各方面条件都允许的话越早去早教越好,0—3岁是宝宝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6岁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早期教育主要是3岁前,所以要在3岁前把他身上所有的潜能都开发出来。



注:早教包括三方面:也就是现在最流行的3Q式的教育。


IQ:智商EQ:情商PQ:体能。



这三方面都发育很好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个德才兼备的人。有些妈妈说在家自己教,有些方面是可以的,可是很多方面都是在家里完成不了的。



第一、集体化环境提供不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彼此之间可以学习很多的东西,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沟通方式,这是成人所代替不了的。



第二、 关键期会错过。孩子每三个月为一个关键期,例如:18个月是宝宝的语言关键期,这个时期很重要,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可是妈妈知道怎么去培养他说话吗?有哪些注意事项,有那些误区会导致孩子说话晚或者是发音不准确。等等。



第三、孩子从六个月开始就会有意识去模仿成人的动作以及肢体语言、声音、表情等。这个时候要多教孩子很方面的东西。例如:认知、大运动、精细动作、视觉、听觉、等。大多数妈妈都不会懂得怎么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如果这些孩子学习的机会错过了,再去弥补就会成长的很慢。



第四、体能方面。例如:感觉统合(平衡感、本体感、触觉、上肢、等) 妈妈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给他锻炼。体能是大脑发育的基础,如果孩子得不到相应足够的体能训练,那么孩子在体能上是会落后的,体能不好会导致孩子身体不协调,做事不主动,过于呆板,做事情没有耐心,上课专注力不集中,胆小,黏人,爱哭等很多。如果等到孩子的感觉统合失调再去训练就来不及了。



第五、孩子的情商得不到锻炼。想在如今的社会立足那么情商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再有能力的一个人不会与人沟通交往,那也是行不通的。那么妈妈知道怎么去培养孩子的情商吗?我想很多妈妈都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去培养孩子的情商。



说了这么多我想你已经有一个大概的思路去培养孩子的各方面发展了,我建议你还是去早教,和老师沟通一下你家宝宝的情况,可以做一下智力和体能测评,看看你家宝宝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和老师积极的配合,回家后要给孩子做相应的练习,这样下去我相信你家的宝宝一定会成为一个各方面都发育很健康甚至会很聪明的宝宝,将来也许会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从小”地基“打的好,建再高的楼也不会倒。



希望我的这些话可以帮助你和你的宝宝,曾经的我是一名亲子教师,千万不要耽误孩子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因为“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



注:家里人的教育方式要统一,对孩子要温柔而坚定。



如果想去早教可以去蒙特梭利或者亲亲宝贝试试。可以先去视听。多走几家去选择一下。在这里多告诉你几个早教:包包、东方爱婴、钟爱婴童、到冰城宝宝论坛去看,可以直接在他们每家的板块里预约视听。千万要选好了再带宝宝去。至于价格其实都差不多,都是三四十那样,先去选课程,选好后再谈价格,每家都会有优惠的,而且个早教定期还会举办一些活动,多宝宝很有好处。



最后希望你家的宝宝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0
      2010/8/31 21:17:47

ztl0523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6
  • 回答:175
科学研究证明,宝宝一出生,脑重量400克,达到成年人智力的25%,六个月迅速发展为50%,1岁达66%,3岁达80%,俗话说“三岁定终身”,也就意味着:宝宝三岁的智力、体能、个性能已经定型80%以上。而同时0-3岁还是运动、语言等能力发展最快的敏感期,此时让孩子在父母的鼓励和参与下,完成有针对性的智能开发训练,事半功倍。
大部分家长都选择在孩子2.5岁---3岁时送孩子上幼儿园,而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入园初期都会产生“分离焦虑”的不适应现象,部分孩子会持续2-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这对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及生理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而3岁前让孩子参加幼儿园亲子班婴幼衔接潜能开发课程后,孩子会在非常自然轻松的状态下熟悉接受幼儿园环境及作息时间,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一起游戏、活动的集体生活,从而为正式入园做好更为充分的准备,大大缩短孩子入园不适应时期。
独生子女在三岁未上幼儿园前,在家庭教养方式下,普遍缺乏与同龄孩子交往的社会性经验,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从而对其将来的集体生活造成困扰.因此,让孩子在0-3岁这一个性品质形成最重要的时期进入亲子班,是对孩子社会性发展需要的一个促进手段,同时,在教师的指导和参与下,对孩子完整的人格个性形成将有重要的帮助.

而一谈到早教,我们的父母就想到如何开发智力,提高孩子的智商,如何让孩子聪明等等;其实孩子从一出身都比我们成年人聪明,所以从智力的角度来说,我们做父母的大不可必操心,而我们恰恰忽略的是孩子性格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对于家长的困惑和早教观,有专家表示,教育往往不能立竿见影,它具有潜在作用。早期教育与小学教育模式也不同:是通过孩子活动——玩、摸、走来增长他们的一些能力,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学前教育的一个指导思想应该是:在游戏中教与学。有业内人士提醒家长不要陷入早教误区:早教机构不是幼儿园。不少家长把早教机构当成了幼儿园、游乐场,带孩子到早教机构的目的是让孩子们互相接触。带着这种思想让孩子上课,不会起到什么作用。
其次,早教不是万能的。很多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通过早期教育变成超常儿童,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早期教育首要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应过度强调技能。
此外,孩子父母是早教成功与否的关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要把在早教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才能对孩子进行真正的早期教育。
现在,咱们国内当下有句特别时尚的话,叫“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特别同意这句话,但关键是要弄明白“起跑线”在哪儿?眼下“起跑线”太多,有点把人弄得找不着北了。你看:办英语班的说在他们那儿;办电脑班的说在他们那儿;还有卖矿泉水的,卖书包的,连治大舌头的都来凑热闹,说他们那儿也是起跑线。这些五花八门的“起跑线”,有多大帮助,笔者没有考察和实践,不敢枉加评论,但有一点儿,家长们一定要瞪大眼睛,那就是与钱沾边的事儿,千万别轻意就“掏腰包”。因为,被弄到他们“起跑线”上的孩子,没听说一下子各方面成绩就提高了多少多少这样的成功案例,但受骗上当,赔钱又耽误孩子时间的倒霉事儿,却常见于报端。因此,做父母别听有关商家的瞎忽悠,此时多在安装优良心理软件上下功夫比啥都强。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是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是谁说的已经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这句话里蕴藏的育人道理,不但为多少代中国人的实践所证明,有趣的是外国人也为其找到了证据。而且还把“看老”的年龄提前了4年。
1980年,卡斯比教授同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对1000名3岁幼儿进行了面试,每名幼儿都被问了22个行为特点方面的问题。根据面试结果,这些幼儿被分为充满自信、良好适应、沉默寡言、自我约束和坐立不安5大类。
2003年,也就是当他们26岁时,卡斯比等精神病学家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且对他们的朋友和亲戚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当年被认为“充满自信”的幼儿占28%,小时候他们十分活泼和热心,为外向型性格。成年后,他们开朗、坚强、果断、领导欲较强。
40%的幼儿被归为“良好适应”类。当年他们就表现得自信、自制,不容易心烦意乱。到26岁时,他们的性格依然如此。
当年被列入“沉默寡言”类的幼儿占8%,是比例最低的一类。如今,他们要比一般人更倾向于隐瞒自己感情,不愿意去影响他人,不敢从事任何可能导致自己受伤的事情。
10%的幼儿被列为“坐立不安”类,主要表现为行为消极,注意力分散等。如今,与其他人相比,这些人更易于对小事情做出过度反应,容易苦恼和愤怒。熟悉他们的人对其评价多为:不现实、心胸狭窄、容易紧张和产生对抗情绪。
还有14%的“自我约束”型幼儿长大后的性格也和小时候一样。
卡斯比教授指出,3岁幼童的言行能预示他们成年后的性格。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务必认真对待小孩子的所作所为。不过,他也承认,一个人的性格到成年后又改变的情况的确存在,父母的抚育和教育方式,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一个人的性格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中国的父母都知道这个理儿,可是真去躬行的却不多。因为他们心里大多有这样一个误区,也可以说是两个“担心”。一个是孩子太小,不懂事儿,告诉他什么也不会往心里去,担心白费劲;另一个是有的个别父母,甚至还有怕把孩子“脑子”累坏了的担心。实际上不是这样。人的脑神经细胞大约有140亿个,其中70%~80%是在3岁前形成的。小孩到了6岁时,脑重量就能发展到1250克,达到成人的90%,基本接近成人脑重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做过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结果表明:5岁前为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如果把17岁的智力水平看做100%,4岁前就获得了50%的智力,其余的30%是在4~8岁间获得的,剩余的20%则在8~17岁间获得。由此可见上述的担心是没必要的。

我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朱庆澜先生,对早期教育亦有真知灼见。他说:“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在家里养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6岁进入学堂,好似第二道染缸;20岁以后出了学堂,到世界上来同人办事,好似第三道染缸。”他认为关键是“第一道染缸”。“第一道染缸”打上“红底子”,以后再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人就会变成“大红”、“朱红”,即使是后来受到不良的影响,“红底子”也不会很快变化。假如“第一道染缸”染成了“黑底子”,以后就是后来受到好的教育和影响,原来的“黑底子”也很难褪去。朱老先生的“三道染缸”理论,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孩子6岁以前安装的软件,能关系到孩子今后一生。
中国的朱先生和英国的卡斯比教授,虽然生于不同年代,不同国度,但他们对人“基本定型”年龄、作用、意义的理论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一古训,便是我认为父母们给孩子们安装软件应拿捏得“及时”。“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儿”。人的基本软件的种子都应在7岁以前,撒进孩子大脑的“坑”里,也就是放进我说的“抽匣”里。如果有谁忽略了这个期限,错过了这个时机,这会对孩子的成长相当不利,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0
      2010/9/2 10:56:04

mimibai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44
  • 回答:983
早教很有必要,但是早教不等同于进入早教机构,您也可以自己给孩子做早教,但是首先一定要用权威的早教知识武装头脑,不然您恐怕也不知道从何如手给孩子早教。

上过早教机构的孩子确实和没上过的不一样,但是您要找对原因,他们为什么不一样。就是让一个大人多和人交流,多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这个成人也会有进步,也会和宅男宅女们不一样的,更何况是孩子。所以早教机构的确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交平台,一个很好的社交环境。但是不一样的早教机构所提供的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您可以尽量选择一个孩子可以常常在那里玩的早教机构,并且环境安全、卫生,工作人员对孩子充满了笑容和关爱。

另外不同的早教机构所用的理念不同,但是蒙氏的理念确实是当今早教市场受众最广,可信度最高的,但并不是说别的理念不好,只是没有蒙氏理念起源早,知名度高。

其实理念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要看老师怎么样。不一样的老师对理念的理解会有很大差别,教出来的内容自然不同,给孩子的影响也会不一样,所以尽量为孩子选择您放心的老师。但是早教机构一般不会让您选择老师的,最起码不会主动让您选,因为这样不利于他们的运营。所以您要自己多观察,多学习早教知识,靠自己的判断为孩子选择。

现在市场上好一点的早教机构收费都不便宜,但是再贵一般的家庭也是可以负担的,好的一年大概是一万多, 说贵也贵,说不贵也不贵,因为一万还是可以从其他方面省出来的。

早教确实是越小,投资越有效,但是至于多有效,这就决定于家长了。一周上一两节课,一两个小时,对孩子帮助太有限了,关键是家长回家能不能坚持给孩子重复,能不能使用与早教机构一致的方法和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早教机构您可以去,但是如果您想让自己的投资是有效的,您还得自己多学习。如果您自己不去读一些早教或者教育方面的书,不去收集这方面的信息,这对您孩子的教育才是有“风险”呢。所以,早教机构所能提供的,就是一个环境和一个方法,不管您的孩子去不去早教机构,关键都在您自己。
0
      2010/9/2 23:05:50

LOVEer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72
  • 回答:198
★ 只有注册会员登录后方可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可获得积分奖励!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