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仔 >妈妈课堂 >儿童去火专题 >儿童去火知识问答 >正文
三公仔儿童去火知识堂是针对宝宝上火相关知识的交流区,在这里寻可以求宝宝去火的自助解答,也可以提出您的疑难问题、分享宝宝去火的经验、或指定三公仔育儿专家解答。集结众人的经验与专长,在问与答之间帮您找到满意的答案,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怎样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我家宝宝已经两岁多了,不过就知道玩,一点也不爱学习,怎么培养他的学习兴趣啊?
2010/8/31 10:00:48 浏览1700次5个回答

张可大车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5
  • 回答:113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德]歌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着眼点。
一、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于强制性的智力作业,要少些再少些。
二、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你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会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三、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0
      2010/8/31 10:13:10

mimibai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44
  • 回答:983
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德]歌德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这是教育孩子的一个根本着眼点。
一、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学习兴趣的源泉。好奇、好问、好动,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来了解世界,是孩子的天性。那么,父母该如何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呢?
当孩子把奶瓶反转,并且试着从奶瓶的底部来吸奶的时候,当孩子将停下了的玩具火车又推又拉又打,想使它再次跑动起来的时候,当孩子在公园里专心地看着被风吹得摇摇摆摆的花草的时候,这些都是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这个陌生世界的表现。对孩子来说,一切都是新鲜的,值得探索的。此时,大人不要忽视和否定孩子的学习和探索行为,而应该精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努力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跟孩子一起去惊异,去提问,去讨论,去共同作出结论。
当孩子带着问题去问父母的时候,父母不应该简单地将结论告诉孩子。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远不如让孩子自己思考“为什么”来得重要。例如,当孩子问“鸟儿晚上睡在哪里”时,你不必直接回答,你可以与孩子一起探讨鸟儿在晚上的可能去处;当孩子问“黄色和蓝色颜料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你不要简单地告知“会变成绿色”,你可以说:“是啊,那究竟会变成什么颜色呢?”以此来引导孩子去试验,去思考,让孩子自己去得出结论。同时你还可以通过一些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与探索的欲望。
能否给孩子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是呵护孩子好奇心的关键。父母如果经常给孩子下达一些强制性的智力作业任务,那么孩子会感到总是在一种有压力的环境之中,他们便会将思考问题看作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久而久之,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就会消失殆尽。因此,对于强制性的智力作业,要少些再少些。
二、为孩子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
例如,孩子一般都爱听故事,不管是老师或父母讲故事,还是广播电台或电视台播放故事,孩子们总是专心致志地听,特别是绘声绘色地讲故事最能吸引他们。当你讲小人书中的故事时,你会发现孩子常常是一边听一边很想认识书上的字,这种主动要求学习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时机因势利导,适当教孩子认认字,不要求孩子写,更不要求孩子记这些字,只要他们能认识,能把一个小故事读下来就行。孩子听得多了,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地掌握了这些字。会有一天,父母发现,孩子已经能很连贯地把书上的故事琅琅上口地读出来。当孩子在阅读课外书刊时,家长可利用读物内容,作为与孩子对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在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可以不时地受到启迪,并逐步养成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的兴趣与习惯。
三、带孩子到大自然、社会中去,开阔眼界,提高学习兴趣
家长可以经常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到大自然中观察日月星辰、山川河流。比如春天可带孩子去观察小树以及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夏天带孩子去游泳、爬山;秋天带他们去观察树叶的变化;冬天又可引导他们去观察人们衣着的变化,看雪花纷飞的景象。孩子通过参加各种活动开阔了眼界,丰富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家长最好还能指导他们参加一些实践,如让孩子自己收集各种种子、搞发芽的试验、栽种盆花;也可饲养些小动物。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可以启发他们把看到的、听到的画出来,并鼓励他们阅读有关图书,学会提出问题,学会到书中找答案。这样,孩子的兴趣广泛,知识面扩大了,学习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四、发展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一些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在三岁左右就开始对画画或乐器产生兴趣。特别是孩子进了幼儿园以后,在老师的诱导下,他们的兴趣爱好出现了第一次飞跃。最先使孩子产生兴趣的一般是画画、唱歌和表演,当然这些都是模仿性的。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兴趣都可以在幼儿期唤起,这时不是要求孩子能达到什么水平,而是以唤起他们对各种乐器的兴趣为主。下棋更是如此,很小的孩子就喜欢跟大人下棋,当然更喜欢和小朋友们一起下游戏棋。父母只要做有心人,为孩子们提供一些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器具,多给孩子讲讲自己的见闻,多与孩子一起玩,孩子多种学习兴趣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0
      2010/8/31 10:13:10

mimibai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44
  • 回答:983
怎么出来两次啊,系统又混乱了吗?
0
      2010/8/31 10:14:00

mimibai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44
  • 回答:983
这个我也想知道的哦!先去学习下
0
      2010/8/31 20:24:46

ztl0523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6
  • 回答:175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学习,创新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就必须学会学习、喜欢

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今社会,知识、信息、学习,创新已成为生活的主旋律,要想很好地适应社会,就必须学会学习、喜欢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上几乎处处都存在着需要他们去学习的内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怎样促进孩子的学习呢?答案就是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孩子踏入学习天地的金钥匙 ,是孩子不断获取知识的源动力。作为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发表以下几点看法,与各位家长朋友交流探讨。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的发展取决于遗传与环境。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作为前提条件的可能性,但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因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喜爱学习、便于学习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意识。

二、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进行。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学习动机、意志、习惯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的作用又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则会贻误终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应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

三、不要"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我的小孩的确出问题了,他3岁时就认得2000多字,能背古诗40多首,会100以内的加法运算,亲朋好友都说是个‘神童’,可是一上小学,孩子开始厌恶学习,对学校教的不感兴趣。”这是一位家长给学校老师的来信,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家长对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深深担忧。为什么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热爱探索、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上了小学,反倒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呢?在孩子的世界里,是谁“夺”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到了小学就没有了探索的欲望?

我们应该明白,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认知度的时候,家长一旦强行让孩子学习,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造就“神童”效果,但到孩子上小学开始全面接触这些知识时,因为他的“早会、早知”就开始厌倦这些他认为重复的“旧知识”,就会出现厌学现象,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被大大挫伤和透支。

现在,许多家长急功近利,恨不得从孩子还在“娘肚子里”就开始灌输各种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剥夺了孩子的快乐,造成了孩子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所以,家长对孩子所计划的任何“神童”方案,都可能导致过早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可悲的拔苗助长。

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在幼年时都表现出超强的好奇心。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作小偷!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平时,我们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提出的疑问给予积极的引导,并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从而形成孩子好学好问、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


学习。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上几乎处处都存在着需要他们去学习的内容。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孩子的学习,怎样促进孩子的学习呢?答案就是培养和保持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引导孩子踏入学习天地的金钥匙 ,是孩子不断获取知识的源动力。作为家长,应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在这里,我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发表以下几点看法,与各位家长朋友交流探讨。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人的发展取决于遗传与环境。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作为前提条件的可能性,但环境对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自古就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说法,“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因此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孩子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喜爱学习、便于学习的环境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让孩子从小就树立“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的意识。

二、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兴趣的培养还要通过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来进行。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学习动机、意志、习惯等组成的非智力因素,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习惯的作用又是至关重要的。常言道:好习惯使人一生受益,坏习惯则会贻误终身。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应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

三、不要"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曾看过这样一篇报道:“我的小孩的确出问题了,他3岁时就认得2000多字,能背古诗40多首,会100以内的加法运算,亲朋好友都说是个‘神童’,可是一上小学,孩子开始厌恶学习,对学校教的不感兴趣。”这是一位家长给学校老师的来信,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家长对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的深深担忧。为什么一个原本天真烂漫、热爱探索、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上了小学,反倒对学习没有兴趣了呢?在孩子的世界里,是谁“夺”走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到了小学就没有了探索的欲望?

我们应该明白,教育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而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认知度的时候,家长一旦强行让孩子学习,可能一定程度上会造就“神童”效果,但到孩子上小学开始全面接触这些知识时,因为他的“早会、早知”就开始厌倦这些他认为重复的“旧知识”,就会出现厌学现象,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无形中被大大挫伤和透支。

现在,许多家长急功近利,恨不得从孩子还在“娘肚子里”就开始灌输各种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剥夺了孩子的快乐,造成了孩子只会被动接受知识,而不会主动思维,更谈不上富有创造力和想像力。所以,家长对孩子所计划的任何“神童”方案,都可能导致过早透支孩子的学习兴趣,导致可悲的拔苗助长。

四、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居里夫人说:“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而好奇心又总是兴趣的导因。”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在幼年时都表现出超强的好奇心。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昆虫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天夜里,他提着灯笼,蹲在田野里,观看蜈蚣怎样产卵,一连看了好几个小时,他忽然感到周围越来越亮,抬头一看,原来太阳已经从东方升起。还有一次,法布尔爬到一棵树上,聚精会神地观看蜣螂的活动。突然他听到大树下有人大喊“抓住他,抓住这个小偷!“这才使他大吃一惊--原来人们竟把他当作小偷!法布尔从小对昆虫活动产生了兴趣,激发了他终身研究昆虫的志趣,写下了巨著《昆虫记》,共十卷,对昆虫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平时,我们要注意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于孩子提出的疑问给予积极的引导,并给孩子提供丰富的探索环境。从而形成孩子好学好问、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品质。


0
      2010/8/31 20:26:27

ztl0523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36
  • 回答:175
★ 只有注册会员登录后方可提问和回答问题,并可获得积分奖励!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