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仔 >妈妈课堂 >育儿小常识
引导孩子学“分享”的四点要求
发布日期:2011-08-22
现在很多家长担心小孩自私自利,往往会要求孩子去“分享”。不过,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到底怎么做比较有效呢?家长们起码要知道以下几点:
   1、孩子的分享行为不是自发生成的,大人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怎样做。
   如:饭后吃水果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将水果分发给大人,告诉孩子好吃的要和大家分享,还可以尝试着让孩子把好的、大的先给别人吃,而大人在欣然接受孩子给你的东西时,别忘了说“谢谢!”,让孩子感受到真实的分享,同时也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习了礼貌待人。
    2、家长不要娇惯和溺爱孩子。
    不要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无限制、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给予他特殊的地位。应该适当地让孩子明白,他所得的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大家因为爱他而给予他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和感谢,学会把自己喜欢的东西拿出来跟家人、小伙伴分享。
    3、扩大孩子的同伴交往范围也很重要。
    家长应确保孩子有较多的玩伴。同伴范围有限,孩子就很难学会与人分享,也体验不到合作和分享带来的快乐。因此,家长应该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以让孩子邀请小伙伴到家里一起玩,让孩子在与同伴的游戏交往中,变得大方得体,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养成关爱他人、谦让友好的行为习惯。
  4、要让分享成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我们要努力做到用快乐的情绪真实地和孩子分享,对孩子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让孩子慢慢习惯并乐于分享。
    案例分享:
  从小我就引导我的孩子依依:好吃的、好玩的要大家一起分享。当然,最初她还不懂得何为分享,也不知道其中蕴涵的道理。但每当她做一次大方的“给你吃、给你玩、给你看”的行动时,我会用行动来肯定她、鼓励她、表扬她,让她在小小的心灵深处懂得:这样做,爸爸妈妈喜欢。
  家里来了客人,依依总是将糖果、食品送到大家手里;和小朋友玩,总是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分享,那颗充满友爱、天真无邪的心,是送给她所有朋友的最好的礼物。
  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对于孩子乐意与人分享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肯定,这能助长孩子良好的品德。家长的态度不仅决定了孩子是否能学会并乐意分享,更重要的是决定了孩子将来能否用充满爱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爱心和分享的翅膀,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