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食量大爆发?可千万别这样吃!
发布日期:2024-12-31
 一到冬天,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食量就像被某种神秘力量牵引,胃口大开,食欲旺盛得连自己都感到惊讶?然而,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满足感,还有腹胀腹痛等肠胃不适,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隐患。这不禁让人疑惑:冬季到底该如何科学饮食,才能既满足口腹之欲,又避免陷入健康危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冬季饮食的奥秘。

冬季食欲激增,离不开这4个原因

1. 御寒所需:冬天,寒气逼人,动物们纷纷进入冬眠模式,人类虽然没有冬眠的习性,但身体也会启动防寒御寒的自我保护机制。为了抵御寒冷,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于是,旺盛的食欲便成为了一种自然的生理反应。这种“囤膘过冬”的现象,其实是身体在向我们发出信号:该多吃点了!

2. 冬主封藏:中医讲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中医认为,冬季是自然界万物收藏、闭藏的季节,人体也顺应这一规律,人们胃口好,食物的水谷精微易于吸收,且不易出汗,消耗较少。这样的生理特点,使得我们在冬季更容易养护精气神,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3. 寒主收引:中医认为,寒主收引,寒气可收敛气机,使经络筋脉挛急。在冬季,人体受到寒气刺激后,胃肠易发生痉挛收缩,引发进食的渴望。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冷空气刺激下,人体血液中的化学成分组氨酸会增多,导致胃酸分泌增加,进而增进食欲。

4. 饮水减少:冬季气温下降,活动减少,许多人误以为不需要喝那么多水,饮水量明显减少。然而,虽然冬季不易出汗,但燥气却容易让人体的水分在不知不觉中流失。此时,大脑容易将身体缺水的信号误判为饥饿信号,导致进食增多。

冬季食量大增,潜在风险需重视

1. 过食肥甘厚腻,胃肠负担加重:

冬季,人们往往偏爱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火锅、烤肉等。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过量摄入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下降,使得水湿不得消解,聚而成痰湿。进一步引起肠胃不适,腹胀、腹泻等症状接踵而至。面对这种情况,可以用保济口服液等中药制剂调理肠胃,由钩藤、苍术、化橘红、厚朴、薏苡仁、茯苓等16味中药组成。可以健脾消食、利水渗湿等,有利于促进肠胃恢复。如有严重不适,需要及时就医。

2. 运动减少,热量失衡:

冬季除了容易吃得多,动得还少。摄入的热量增加,消耗的能量减少,摄入大于输出,自然会让多余的热量囤积于体内,形成脂肪。久而久之,肥胖便悄然而至。所以,冬季运动也不可少,要适度运动。

3. 过于温补,燥热伤阴

俗话说“秋冬进补,来年打虎”,冬季,人们往往喜欢食用一些温补的食物来御寒,如羊肉,然而,过量食用这些食物会导致体内燥热过盛,伤及阴液,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症状。

科学食养:冬天要封藏好,这样吃才健康

1. 冬吃根茎和种子类食物暖身固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收,进入“闭藏”状态,所以这个季节对食物的选择也要顺应收藏的势头,多吃根茎类和种子类食物,才有利阳气藏于肾水中。根茎类食物较为温和有助温补,能帮助身体提高抗寒能力,提升人体阳气。常见的根茎类食物有土豆、红薯、山药、南瓜等。而种子类食物可以为身体继续能量,提供温暖和力量,避免阳气外泄,常见的种子类植物有黑芝麻、板栗、黑豆、莲子、葡萄干等。

2. 冬天少咸增苦:中医认为,苦入心,咸入肾,冬季是肾经当令的季节,肾气已经很旺盛了,再增加就等同火上浇油,所以应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增加苦味食物的摄入来护心坚肾,冬季适合吃坚果,比如核桃,但是不要多吃,一天三个就差不多了,还可以吃点烤橘子,烤过的橘子会变苦,这是因为橘络和橘皮的味道及药性进入橘肉。

3. 清补为主,温补为辅:《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冬时节,燥邪易伤阴,故饮食应以养阴清补为主,温补为辅。清补可以按照个人状况选择西洋参、沙参、银耳、梨等,可以滋阴润燥,调养身心。当然。适量摄入一些温补食物也是必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体质偏寒、阳气不足的人来说。温补食物如羊肉、牛肉等,能提供充足的热量,帮助抵御寒冷。但不宜过食,以免伤及阴液。搭配萝卜、白菜等清润食物,可中和热性,消食下气。

总之,冬季,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季节。面对食欲的激增和健康的考验,我们需要学会科学饮食,合理搭配食物,既满足口腹之欲,又确保身体的健康与平衡。同时,保持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和良好心态,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