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讲述:孩子不爱动
儿子图图6岁了,平时非常贪玩,玩玩具、玩电脑、打游戏,凡是玩的东西,样样都玩得棒,可是一轮到让他活动,他就表现得差很多了。
上周末,他又坐在电脑前玩小游戏,爷爷看到他总是坐着,不活动,就说:“今天天气这么好,我们全家去郊游吧!”儿子刚开始根本不愿意去,说“太累,不想动”。最后总算是说动他出门了,途中还没走多远的路呢,他就已经气喘吁吁了。相比之下,同行的爷爷却健步如飞。于是,爷爷一个劲地埋怨我们:“平时只知道工作、工作,孩子的身体一点也不注意,天天不爱动,身体素质这么差,以后可怎么办?”唉,我也知道孩子这样不爱动是不好,但是应该怎么帮助他呢?
孩子讲述:不爱动有原因
适当的活动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活力,能够促进孩子的身体成长。身体的健康发育是一切能力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体育活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身体健康,满足他们成长的需要,同时也能够锻炼孩子的意志和品格。
可是,有些孩子就是不喜欢运动,不爱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1、“我”缺乏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现代社会,由于各种家用电器的普及和应用,孩子们早早地接触到电视、电脑,电子世界里的新事物对孩子们的吸引力非常大,这就导致孩子们不愿意去活动,失去了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2、父母对“我”重智育、轻体育的影响。
“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受“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等观念的影响,从孩子上幼儿园大班开始,就热衷于给他们报各类兴趣班,这些兴趣班多是绘画、英语、钢琴、奥数等坐着不动的活动。孩子们上学后,随着学习任务加重,运动时间更少了,“喜静不喜动”渐渐成为一种习惯。
3、“我”没找到合适的活动。
孩子由于年龄的特性限制,可能手眼协调能力还不足,对一些活动还不能适应,所以就对活动产生了厌倦的情绪。选择到合适自己的运动可能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更为重要,特别是一些不喜欢群体运动的孩子。
4、家长对“我”的保护过度。
现在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们的保护和溺爱过度,生怕孩子外出后有意外发生。所以情愿把孩子放在家里,让他们与电脑、电视为伴。慢慢地,孩子就越来越不爱动了。
5、适合“我”活动的地方太少。
现在,人们多居住在小区里,活动场地有所限制,适合孩子们活动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孩子们会不爱动。
爸妈可以这样做:
强健的体魄是人生的基础。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没有健康、强壮的体魄,就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求知欲和学习知识的成长要求。因此,爸爸妈妈除了关心孩子有足够的营养外, 还要为孩子安排一些有益健康的活动。
身教胜于言教,爱活动的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没有身体力行的父母,孩子很难对运动感兴趣。
1、给孩子创造运动的条件。
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孩子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以增强孩子身体各部位的机能和适应环境 的能力,增强孩子的体质。现代都市一般居住环境比较狭窄,孩子在家里的活动空间有限。爸爸妈妈应在适当的时间,给孩子安排一些户外活动,让孩子多跑跑、跳跳,参加一些体能活动。这样,既可以训练孩子有敏捷的身手,又可以锻炼孩子的体魄和胆略。
2、让孩子养成爱好活动的生活方式。
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此时孩子在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人的可塑性大,最容易接受成人的引导与训练,正是养成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好机会。如果错过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由于受旧习惯的干扰,新习惯就难以形成。
3、为孩子提供安全的场地。
训练孩子的活动能力,应该为他准备场地,场地必须安全。爸爸妈妈不要整天将孩子关在家 中。孩子从幼儿园出来时,总希望在外面玩一会儿,这时爸爸妈妈不要急着把孩子带回家,应该让他做些必要的户外活动,可以在居住地的周围找一块空地让孩子蹦蹦跳跳。有些住宅区周围过往的车辆很多,爸爸妈妈应该特别注意孩子的安全。
4、给孩子提供一些用具。
孩子为活动而活动总感到枯燥,爸爸妈妈可为孩子配置必要用具,增加活动的兴趣性,如球 类、橡皮筋。另外,为了方便孩子活动,应该让他穿运动鞋和运动服。
5、爸爸妈妈可参与孩子的活动游戏。
由于许多独生子女缺少玩伴,爸爸妈妈就不可避免要充当这一角色——当孩子的玩伴,如与 孩子一起拍球、传球、单腿跳等。因为5~10岁的孩子竞争意识增加,他们重视行动后的结果,所 以爸爸妈妈与孩子一起玩,可以提高孩子活动能力。
6、孩子活动要杂不要专。
要抱着游戏的心态,多玩一些花样,如滑雪、滑冰、踢足球、跳绳、跑步等,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项目。强度方面,让孩子运动到产生少许劳累的感觉,但为可接受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