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感冒可不一定是风寒!可别对风热感冒掉以轻心!
发布日期:2023-12-27
冬天感冒的高发季,尤其是在气温骤降、风雪交加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着凉了,受了风寒,于是就赶紧喝姜汤、吃感冒药,一顿操作猛如虎。可是,有些人没有好转反而让自己的症状更加严重,咽喉肿痛、咳嗽不止、头痛发热等问题。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可能不是风寒感冒,而是风热。这些人可能陷入一个误区,以为冬天感冒都是风寒感冒从而对风热感冒掉以轻心。那么,冬天为什么会有风热感冒呢?风热感冒有哪些特征呢?风热感冒又该怎么治疗呢?今天,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些问题,帮助大家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冬季的风热感冒。

 

 

 

冬季风热感冒是怎么引起的?

 

一般来说,冬季天气寒冷,但者并不意味着冬季感冒全都是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在冬季也并不少见。冬季经常发生外感风热有以下原因:①病原体的性质所致。众所周知,感冒大部分是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冬季是多种呼吸道病毒活跃的季节,而病毒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一般不局限于风寒症状,往往有明显的发热、咽痛、口干咽干等风热外邪致病的表现,根据中医“审证求因”的思维,属于外感风热。②冬季的天气也是变化的,并非一直寒冷,在冷空气高峰过后,或者冬春交替时节,可能出现气温回暖、日照增强、干燥少雨等变化,仍然可能产生风热病邪。

 

除了外界的气候变化,人体内部的因素也会影响风热感冒的发生。比如,有些人喜欢吃热性的食物,如辣椒、羊肉等,这些食物会使体内的火气增加,造成体液不足,破坏阴阳的平衡,外感风寒之后很可能会出现寒邪入里化热。又比如,有些人体质偏阴虚,即阴液不足,阳气亢盛,这样的人体内本身就有内热,如果再感受外邪风寒,也容易入里化热。还有些人精神压力大,情绪波动大,如过度生气、忧虑、紧张等,这些都会使脏腑气机失调,化生内热,外感风寒后也可能入里化热。

 

 

综上所述,冬季风热感冒的原因,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主要是由于人体体内液体不足,外邪容易侵入所致。因此,我们在冬季要注意保持体内液体的充足,避免吃过多的热性食物,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以防止风热感冒的发生。

 

风热感冒有什么鉴别特征?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风热感冒的病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初期、加重期和恢复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相应的鉴别特征,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发热程度:风热感冒的发热程度一般比风寒感冒高,甚至达到39℃以上,而且持续时间长,不易退热。

 

咽喉症状:风热感冒的咽喉症状也比风寒感冒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不易缓解。会出现咽喉红肿、剧烈的疼痛或灼热感,影响吞咽,甚至会出现咽喉溃疡、脓点等。

 

咳嗽痰液:风热感冒的咳嗽痰液也有其特点,可以根据颜色、量、质地等来判断。会出现多痰的咳嗽,痰液一般是黏稠、黄色或绿色,有时甚至带有脓血,有臭味,难以咳出。

 

其他症状:风热感冒还会伴有其他一些症状,如头痛、口渴、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等。这些症状都是由于风热邪气的影响,导致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阴液消耗过多,内热上升所致。

 

 

我们可以看出,风热感冒的症状是以热象为主,而风寒感冒的症状是以寒象为主。风热感冒的患者一般表现为面色红赤、身热汗出、咽喉肿痛、咳嗽黄痰、口渴喜饮、舌红苔黄等,而风寒感冒的患者一般表现为面色苍白、身冷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白痰、口不渴、舌淡苔白等。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这些特征,及时正确地识别自己的感冒类型,就可以避免盲目地用药或治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风热感冒如何处理?

 

风热感冒的治疗方法,要根据中医学的原则,以辛凉解表,疏风散热为主,同时要根据不同的病情,辨证施治,对症下药。

 

清热解毒:这是风热感冒的基本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物,如金银花、连翘、菊花等,来清除体内的热邪,减轻发热、咽喉痛等症状。这些药物可以用来泡茶喝缓解风热感冒引起的喉咙痛、咳嗽痰黄等症状,也可以用来漱口,或者用来外敷咽喉部位,都有一定的效果。此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市面上的一些清热解毒的成药,如广州牌克感利咽口服液,由金银花、黄芩、荆芥、栀子、连翘、薄荷、防风等配伍而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毒利咽的功效。

 

食疗清肺热:除了用药物,我们还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清除肺部的热邪,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选择具有清肺热的作用的食物,如梨、百合、蜂蜜、冰糖、银耳等,可以用来制作一些汤水或者糖水,每天喝一些,可以润肺止咳,清热生津。在食养搭配上还可以选择鱼腥草、桔梗等清肺热的药材。另外,还有一些食物可以用来制作一些粥,如绿豆、薏米、莲子、芡实等,可以用来清热利水,消除体内的湿热,促进排毒。

 

 

最后,在治疗风热感冒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换衣,勤换床单,避免交叉感染。
  •  

  • 多喝水,多吃水果,补充水分和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  

  • 少吃或不吃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加重热邪和痰火。
  •  

  • 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化火。
  •  

  • 如果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