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研究中心(原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统计,我国每年有约3万名儿童因用药不当陷入无声世界,而因用药错误导致的肝损伤、肾损伤更是不计其数。据《2015年儿童用药安全报告》显示,在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2012年的53%上升到2014年的73%。这些数据都表明,儿童用药安全亟需引起家长的重视,而儿童吃错成人药的危害也及其大。
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许多脏器发育尚不完善,肝、肾的解毒和排毒功能以及血脑屏障作用也都不健全,因此儿童用药更需要多加斟酌,小心谨慎。毕竟是药三分毒,大人吃了治病的药,儿童吃了或许就成了毒药,三分毒也变成了七分。
为了孩子,家长们一定要正确选择儿童专用药,不能贪图方便,直接用成人用药,也不能凭借经验私自配药。选药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能否减轻病痛给宝宝带来的折磨,还关系着以后宝宝的身体能否健康的生长和发育。
那么,儿童用药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呢?仔仔这就述说一二。
一、谨慎选择用药
儿童用药不应马马虎虎选择成人用药,而是选择儿童专用药。比如说,新生儿若是服用阿司匹林,会使新生儿胃里的黏膜缺损,对宝宝造成巨大伤害,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家长们不可随意让宝宝服药,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正确的药物为宝宝治疗。
二、控制联合用药
药物之间容易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形成配位化合物,所以联合用药可能会使药效减弱,使不良反应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若是宝宝一时生病,切忌各种药物同时服用,同样药效的药,只需要择其一服用即可。除此之外,除了药物之间联合控制,一些食物也不宜与药同吃。例如某些药物与乳制品相结合后会导致药效降低,那么吃药的前后一小时内都不建议再喝牛奶。
三、剂量精准控制
小朋友用药的时间、频率、次数、用量等,家长应做好合理的安排。如果超过合适的用量,容易引发中毒的现象;相反,若用量不足,则达不到药效。
计算儿童的用药剂量一般有年龄、体重、体表面积三种方法。按年龄可大致计算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用药占成人用药的比重:1个月为1/14、6个月为1/17、1岁为1/5、2岁为1/4、4岁为1/3、6岁为2/5、9岁为1/2、14岁为2/3(肥胖或瘦弱患儿除外)。另外,一岁之前的宝宝最好服用药水,这样不仅可以很好的掌控药量,而且宝宝也容易接受。
四、用药方法得当
最适合儿童的给药方式是口服用药,其次是肌肉注射,最后才是静脉输液。虽然注射法给药剂量准确、起效快、不受消化液影响,但也有其不足,除注射部位消毒外,药物的质量、药物的刺激性、药物本身的毒性、输液中的微粒和热原等都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死亡。病情不严重时,请选择口服或肌注给药,病情严重时才选择静脉给药,因而要坚持“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如三公仔产品均采用冲剂或口服液,严格遵照国家药品GMP生产标准,安全有效,品质保证。
药物使用方法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按时服用,分清餐前或是餐后,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药效,还能最大程度减少药物对宝宝的伤害。
因为大多数药物苦涩等原因宝宝经常排斥吃药,那么这时候家长们一定要耐心引导,不能强硬灌药,否则孩子挣扎哭闹时容易发生呛到气管的危险。大一点的孩子可以用奖励引诱的方式让其主动吃药,小宝宝则可以将药物碾碎(肠溶片、控释片、薄膜衣片除外),混合在容易消化的食物中一同服下。
五、营养药不滥用
宝宝成长所需的营养主要是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宝宝饮食正常,这些营养大可以在日常的饮食中均衡摄取,无需另外服用补充元素的药物。如果宝宝真的缺乏某些营养,家长也应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适当给孩子补充。切忌因为出于对孩子的疼爱与担心,盲目地给孩子吃营养药物,这样不仅起不到补充营养的作用,反而会造成宝宝的机体功能失调。
儿童都很脆弱,需要家长们的耐心呵护,用正确的方式守护孩子的健康,孩子一旦生病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选择合适的儿童专用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