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出游时,这5个容易导致中暑的行为最好不要做!
发布日期:2024-07-22
暑期出游成为了许多人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选择。然而,高温天气下,中暑风险也随之而来。最近,就有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端午假期,一位热爱户外运动的年轻女孩,在连尖徒步攀登,却不料因中暑而倒在了烈日之下,尽管经过紧急抢救,最终还是未能挽回她灿烂的笑容。这一事件,如同一记重锤,敲响了我们对暑期出游中暑防范的警钟。

那么,在暑期出游时,哪些行为更容易导致中暑呢?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中暑——中医视角下的身体失衡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精妙的阴阳平衡体系,夏日酷暑,阳气极盛,若体内阴阳调节不当,加之外界热邪侵袭,便易导致“中暑”。中暑,实则是人体在高温环境下,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出现的一系列热病症状。它不仅仅是体感的“热”,更是身体内部机能的严重紊乱。

暑期出游时,五大中暑“雷区”需警惕

1、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在户外景点游玩时,很多人容易忽视防晒措施,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这会导致皮肤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皮肤不仅会被晒伤,体内的水分也会迅速蒸发,导致体温调节失衡,中暑风险骤增。

建议做法:合理安排行程,避开正午高温时段外出;随身携带遮阳帽、太阳镜和防晒霜,寻找树荫或建筑物避暑。

 

  1. 饮水不足:在高温天气下,人体会大量出汗以维持体温平衡。如果饮水不足,这将导致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受到破坏,血液循环减慢,新陈代谢受阻,进而引发脱水和中暑的风险增加。

 

建议做法:出行前确保充足饮水,旅途中随身携带水壶,定时补水,尤其是运动后或出汗多时更要增加饮水量,并考虑补充含电解质的饮料或者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酸梅汤等。

  1. 运动量过大:徒步、登山等户外运动虽然有益身心,但过大的运动量和高强度的活动会导致身体产生大量热量,若无法及时散发,便会引发中暑。

 建议:根据自身体质和天气状况调整运动量,避免剧烈运动后立即进入高温环境,适时休息,及时补充能量和水分。

  1. 穿着不当:穿着过于厚重或不透气的衣物会阻碍身体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而中暑。

 建议做法:选择宽松、浅色、透气的衣物,既美观又实用,让身体可以自由呼吸,有效散热。

  1. 忽视身体状况:有些人可能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够了解或忽视了一些早期中暑的症状,从而未能及时采取措施预防中暑。中暑往往有前兆,如头晕、恶心、大量出汗等,不要因沉浸在游玩的乐趣中而忽视了这些信号。

 建议做法:一旦感觉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寻找阴凉处休息,并密切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求助。

急救攻略:中暑后“冷静”应对

万一不慎中暑,别慌!迅速采取以下措施,关键时刻能救命:

  1. 迅速降温:·一旦发现中暑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处休息,并解开衣物以帮助散热。可以使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扇风等方式来降低体温。
  2. 补充水分盐分:让患者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3. 服用药物:可适量服用人丹等中成药缓解症状。其中含有薄荷脑、冰片等成分具有显著的清热解暑作用,樟脑、丁香等成分具有疏风理气的功效。服用人丹能够降低体温,疏通气血,缓解中暑引起的头痛、头晕等症状。
  4. 紧急就医:如果中暑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出现意识模糊、高热不退等严重症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暑期出游,是我们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好时机,但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天气变化,采取合理的防暑措施。要规避那些容易导致中暑的行为,并掌握正确的应对方法,尽情享受旅途中的美好,让健康与快乐同行。